回覆列表
-
1 # 西非奈及利亞老高
-
2 # 佛之菩提心心
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是人生的三種境界修為,也是人生的三層樓。
此話出自電影《一代宗師》中宮二的一句話:“我爹常說,習武之人有三個階段,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我見過自己,也算見過天地,可惜見不到眾生。這條路我沒走完,希望你能把它走下去。”
學會正確的認識自己,面對自己,不驕不躁不卑不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自我認知,自我修正,學會正確真實地面對自己,讀懂自己,才能揚長避短,知己而知彼,才能扎穩馬步,有自己的價值源頭,不向外追求妄念。
學誠法師也說過:“佛法相信,人們所感受的苦樂,既不是環境和他人造成的,也不是神靈的意志,而是自己內心的觀念及由此觀念推動的行為所造成的。”再想想我們平時,當身邊朋友遇到什麼不順心的事,我們都會勸人:想開點。同樣也是希望他人能夠放寬心,避免越陷越深。由此可見,佛法既心法,而且就在我們身邊的一日三餐行住坐臥之中。學佛,就是從聞思修開始見自己。
佛教中的天地有多大?那可是三千大千世界,二十八天吶!
不看大地,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渺小;不見汪洋,永遠不知道自己的膚淺;不見高人,永遠不知道自己的不足。“見天地”是對“見自己”重新最大程度的全面修正和提高。
《金剛經》中同時也提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即便是佛法,也是非佛法。
見眾生,意味著發心和責任,也就是要把自己的所學所修回饋給眾生,開花散葉。
此種境界,就可以泰然自若,用最恰當的姿態,從容的去面對眾生。見過自己,知道自己的分量,見過天地,知道自己的卑微,再面對眾生,才能做到虛懷若谷,大象無形。
-
3 # 黑夜中發現美的眼睛
不理解的時候,自己就是自己,天地是天地,眾生就是眾生,理解了,自己依舊是自己,天地依舊是天地,眾生依舊是眾生。
三種境界應該是三種認知的變化。
一,見自己。人生而不知,但學而時習之、思之、知之。隨時間的發展,身體在成長,知識在積累,是一個汲取外界能量增強自身的成長變化過程。用年齡區分的話我個人認為是30歲之前的學習成長積累階段。
二,見天地。透過前一階段的積累學習,付諸於實踐過程中,與社會大天地奮鬥拼搏中證己和證人,各種方式、方法、路徑、行為和認知等的激烈碰撞交換,透過失敗後的反省、成功後的反思進而形成一個修正的階段。用年齡劃分的話是30-60歲的階段。
三,見眾生。經過前兩個階段,人生格局狀態基本定型了,對自己對天地的認知已經成熟,形成了自己的獨特認識,或與眾人同,或與眾人異,更多是求同存異的和諧狀態,不求去改變其他人或事,也難以被其他人和事所改變,不偏於人,不執於事,眾生離苦喜樂!
茫茫人海天際流,
熙熙攘攘不自由。
任它乾坤天地大,
眾生皆樂我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