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老弟弟二

    俗語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在現在的生物考試中,經常出現一些成語、諺語、歇後語等等知識與生物知識的結合:如:“傷筋動骨一百天”,在此過程中,是哪一結構起的作用?從而闡述骨膜的再生作用(與骨的傷後癒合有關);又如“冰上爺倆翻了車,要誰去看骨外科。”和“童叟躬身棋邊座,長此以往誰背駝”則著重考察骨的成分中有機物和無機物的比例,決定了骨的硬度和彈性;用“十指連心”來考察面板的真皮中分佈著大量的感覺神經末梢,能感受外界的刺激;用“一針見血”考察出血至少要傷及面板的那層結構,來考察面板的真皮中有豐富的血管;在夏天的時候,我們經常看到一種現象“蜻蜓點水”,請問這是什麼現象?考察蜻蜓產卵的方式;“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考察動物的保護色;“有收無收在於水,收多收少在於肥。”考察水和無機鹽對植物生長的作用;“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考察遺傳現象;“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考察生物的變異現象;“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泥巴。”考察生態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的知識,還有“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要想水果長得好,還得蜜蜂花中跑。”來考察蟲媒花知識;“桔生淮南為桔,生淮北則為枳”考察溫度對生物生長的影響;“山上多植樹,勝似修水庫,有雨它能吞,無雨它能圖。”考察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的重要性;同時還可以藉助成語與謎語知識來考察生物學的概念。如:視而不見——保護色;望而生畏——警戒色;以假亂真——擬態;移花接木——嫁接;鸚鵡學舌——模仿行為;孔雀開屏——求偶行為;望梅止渴——條件反射;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競爭;無中生有——隱性;有中生無——顯性這樣的題目的出現,即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又考察了學生的生物學常識。因此在平時多積累這方面的素材,並在平時的授課當中適當的滲透,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抓住了特點,更利於知識的記憶。另外在以往的聽課中,有些教師自編了順口溜,這樣讓學生記起來不僅琅琅上口,而且效果更較明顯。如我在講到維生素的功能的時候,就借用了一個廣告詞:A,火眼金睛看得清;B,腦筋急轉我最靈;C,大力水手羨慕我;D,加鈣增高我能贏;還有一個小小E,不怕病菌來入侵……。這樣不僅使學生一下胃口大開,課堂氣氛異常活躍,而且,許多的學生還在反覆的哼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需要我們教師的正確引導和培養與呵護,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了樂趣,一定能事半功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開啟EXCEL檔案時,無任何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