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合肥立聰堂

    正常來講就像帶普通的孩子一樣,但是因為聽力先天有問題,所以更要加強與寶寶的交流,儘量多說,多用耳朵,少看一些影片,少用眼睛來代替耳朵。因為聽力有問題的兒童會更注意用眼睛觀察,反而降低耳朵的對聲音的捕捉。

  • 2 # 歐仕達助聽器

    聽障兒童首先是兒童,聽障只是它的一個特點,並不改變其是“兒童”的屬性,長期的研究和觀察表明,聽障兒童在發展的階段性、順序性和連續性特徵上與健聽兒童是一樣的。所以,家長有必要了解健聽兒童的整體發展情況,然後結合自己孩子的特點進行更科學、有效的養育工作。

    如何與嬰兒期的聽障寶寶進行互動交流?

    孩子一出生下來,不論聽力是否正常,都會跟父母有不同形式的溝通,父母跟孩子的溝通方式肯定跟同成人溝通的方式不一樣,父母對孩子說話的方式和談論的內容,都會隨著孩子去調整,這也是很多父母覺得比較有挑戰性的地方,不過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父母的調整和改變對於孩子言語語言發展非常重要。

    注視面部

    父母和孩子每天花非常多的時間觀察彼此的面部,這對於眼神接觸和建立親密關係非常重要。當父母抱著孩子的時候,相互注視的動作發生的 非常自然,孩子對觀察面部和父母的表情有著天生的興趣,父母可以透過改變表情,來引起孩子更長時間的注意力。這個給孩子早期提供了重要的學習機會,孩子自然的學習到了必要的溝通和讀取別人情緒的技能。

    模仿

    孩子很快學會模仿大人的表情,大人可以模仿孩子的表情,而且孩子們很快會意識到發生了什麼,因此當孩子發出一些聲音的時候,大人也可以去模仿,那麼當父母發出聲音的時候,孩子也可能會去模仿。

    “跟孩子的領導”

    如果要了解新生兒,父母要去留意孩子對什麼感興趣以及孩子對不同事物的反應。孩子看什麼,父母就跟著看什麼,當父母發現孩子在注意什麼事情的時候,可以去加以評論,那麼孩子對周圍的世界,就會有越來越多的理解。例如,當孩子在盯住一隻小狗看到時候,家長可以評論說,看,是隻小狗,小狗多可愛啊。

    輪替

    早期父母和孩子溝通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輪替,即使孩子還不會說話,父母也要對孩子的表情或者動作做出迴應。當孩子在做一個動作表達自己適合,父母等著孩子表達完,再做出迴應,這樣能夠幫助孩子理解怎樣去進行溝通。一方在表達,另一方等待,然後交換角色。

    用嬰兒語言

    當父母跟孩子溝通的時候,一定要做出一些調整,跟孩子講話的語氣要儘量豐富,變化多端,可以用更高音調的聲音,更慢的語速,或者有節奏的講話。這樣講話孩子才更有興趣,更能引起孩子們的注意。另外孩子溝通的特點就是重複,孩子很喜歡就用一話題,反覆的說,這些話題一般都是跟平時生活很貼近的,這樣重複的特點可以讓孩子很快發展出有意義的言語。

    助聽器和人工耳蝸

    當孩子在幾個月就診斷出來有聽力問題,父母可以不必著急,現代的科技這麼發達,大部分的孩子可以藉助助聽器或者人工耳蝸來重新聽到聲音。孩子在嬰兒期的時候,及早使用助聽器干預,可以幫助孩子接觸到聲音,同時需要嚴密監控助聽器的使用,如果使用半年以上效果不明顯,就需要及早考慮人工耳蝸,早干預,早治療。很多有聽力問題的孩子藉助助聽器和人工耳蝸的新技術,同時及早科學干預,在後期是可以迴歸主流學校,並且在職業生涯中有著不俗的表現

    採取聽覺干預措施後,家長第一反應可能是立即找專業機構進行康復訓練。然而,通常全日制的康復機構要求孩子在2歲以上才能入學,一個小時的親子班或AVT也需要孩子在一歲3個月以上。然而,相關研究表明,配戴人工耳蝸後兒童的聽覺語言進步速度在前半年是最快的,如果家長自己沒有一定的康復知識,只一味等待機構培訓,則會錯失良機。康復應該從配戴助聽器或人工耳蝸開機第一天就開始。在初期,家長要起到絕對的主導作用。

    而且,我們提倡的全面康復,聽覺和語言只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的部分,其他智力、非智力的培建也非常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結實是怎麼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