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二十歲稱作桃李之年。
豆蔻年華———十三歲左右少女。出自杜牧《贈別》詩:“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也有人用作泛指十三至二十歲。
待年———女子成年待嫁。古代女子到了十五歲,會把頭髮梳起,插上簪子,表示已到出嫁年歲,又稱“待字”或“待字閨中”。語出《後漢書·曹皇后記》:“小者待年於國。”
弱冠———二十歲的男子。古代成年男子為二十歲,須行冠禮,表示已成年,語出《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二十歲的女子則稱為“桃李年華”。
而立———三十歲。語出《論語·為政》:“子曰:‘三十而立’。”能夠獨當一面,堅守自己志向。
不惑———四十歲。語出《論語·為政》:“子曰:‘四十而不惑’。”智慧成熟,因明白事理而不被迷惑。古代壯年也稱為“強仕之年”、“春秋鼎盛”。
知命———五十歲。語出《論語·為政》:“子曰:‘五十而知天命’。”指明白天地萬物執行的規律,包括生命本身。五十歲也可稱為“知非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耳順———六十歲。語出《論語·為政》:“子曰:‘六十而耳順’。”指個人的修行成熟,沒有不順耳之事。六十歲也可稱“花甲”、“杖鄉”(還鄉之年);六十歲以上已可稱“耆年”。
古稀———七十歲。出自杜甫《曲江》:“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耄耋———八九十歲。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紀很大的人。語出《漢·曹操·對酒歌》:“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
期頤———百歲以上。語出《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因此今天祝願夫婦“白頭偕老”,也可說“期頤偕老”。
古代女子二十歲稱作桃李之年。
豆蔻年華———十三歲左右少女。出自杜牧《贈別》詩:“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也有人用作泛指十三至二十歲。
待年———女子成年待嫁。古代女子到了十五歲,會把頭髮梳起,插上簪子,表示已到出嫁年歲,又稱“待字”或“待字閨中”。語出《後漢書·曹皇后記》:“小者待年於國。”
弱冠———二十歲的男子。古代成年男子為二十歲,須行冠禮,表示已成年,語出《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二十歲的女子則稱為“桃李年華”。
而立———三十歲。語出《論語·為政》:“子曰:‘三十而立’。”能夠獨當一面,堅守自己志向。
不惑———四十歲。語出《論語·為政》:“子曰:‘四十而不惑’。”智慧成熟,因明白事理而不被迷惑。古代壯年也稱為“強仕之年”、“春秋鼎盛”。
知命———五十歲。語出《論語·為政》:“子曰:‘五十而知天命’。”指明白天地萬物執行的規律,包括生命本身。五十歲也可稱為“知非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耳順———六十歲。語出《論語·為政》:“子曰:‘六十而耳順’。”指個人的修行成熟,沒有不順耳之事。六十歲也可稱“花甲”、“杖鄉”(還鄉之年);六十歲以上已可稱“耆年”。
古稀———七十歲。出自杜甫《曲江》:“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耄耋———八九十歲。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紀很大的人。語出《漢·曹操·對酒歌》:“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
期頤———百歲以上。語出《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因此今天祝願夫婦“白頭偕老”,也可說“期頤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