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筆麗瑬
-
2 # 論史
元朝由於疆域遼闊,為了加強中央與地方,內陸與邊疆的聯絡,元朝對驛站制度非常重視,可以說相對於前代有了非常大的發展。
據《世界征服者史》記載早在成吉思汗時期,由於戰爭規模的擴大以及蒙古帝國疆域日廣,為了大規模的運輸軍用物資和軍事情報需要,就已經開始大規模的設定驛站和驛路。
據《史集》記載元太宗窩闊臺在建都和林後,正式確立了驛站制度,設定了和林城到中原的驛道,每隔五程就設定一個驛站,由一個千戶負擔站內事務,總共設定了37站。窩闊臺甚至將設立驛站當作自己的四大功勞之一,可見蒙古統治者對驛站制度的重視。
自坐我父親大位之後,添了四件勾當:一件平了金國,一件立了站赤,一件無水處教穿井,一件城池內立探馬赤鎮守了。而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後,驛站制度進一步完善,規模進一步擴大。在當時建立了以元大都為中心展開,遍佈元朝的各個行省以及烏斯藏,向西也可以直通伊利汗國、察合臺汗國和欽察汗國。共設有驛站1500多處。與驛站相輔相成的還有急遞鋪負責運送朝廷和地方州郡的緊急檔案。
元朝驛站制度的廣泛運用加強了中央與地方的廣泛聯絡。諸王、勳貴們的朝會、文書的傳遞和物資的轉運全都要透過驛站來進行,所以驛站對元朝統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擔負驛站徭役的是廣大站戶,元朝政府從民戶中籤發了大量的民戶編成了站戶,讓他們在驛站服役,他們要負責往來使臣的飲食,向驛站提供馬匹等交通工具,還要充任馬伕、車伕和搬運工等事務。站戶私有的田地規定要入站,作為站田,不得典賣。
在元代,站戶的負擔比普通民戶大得多,所以不少站戶出現了逃亡的現象。不僅如此很多使臣或者王公貴族、藏傳佛教僧侶根本就不管那些明面上的規定,經常是多要飲食,濫用馬匹,導致了站戶負擔加重。
我就以驛站中的鋪馬來舉例,驛站中的馬匹是站戶的生命,如果馬匹死亡,就要站戶來賠償,結果很多蒙古貴族、地方官府經常濫用馬匹,導致馬匹死亡。此載於《元典章·卷三十六·不許濫差鋪馬》。
誅處站赤消乏,蓋因諸王、駙馬、公主並內外官府,不詳事體鉅細,動輒馳驛,以致站戶逃移。而同時在西北由於西番僧侶的濫用馬匹,導致了“驛戶無所控訴,臺察莫得誰何?”的局面。
隨著元朝統治的腐敗,站戶的赤貧化就更加明顯了。
回覆列表
這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相對於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其他朝代來說,他是非常發達的。
我們都知道元朝的疆土面積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寬廣的,那麼,為了管理這樣寬廣的領土,政治機構肯定是不可少的,但是怎樣才能輻射到這些領土上去呢?那就必須要靠交通,可以肯定的說元朝的路上交通是十分發達的。
並且此時,元朝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制度——驛站制度,就可以作為路上交通發達的一個佐證。它十分興盛,一封信件可以在現在我們想不到的時間內,覺得在那個時候無法完成的時間內到達他想要去的地方。
那麼海上交通呢?這就要講到一個非常有名的人物——馬可波羅,馬可波羅來到中國的時間正好是元朝,元世祖時期,他們來到中國,除了他自身的因素之外,肯定要牽扯到元朝的海上絲綢之路是暢通的,否則一個義大利商人,他是怎樣來的中國的呢?要注意當時歐洲那段陸上絲綢之路已經被奧斯曼土耳其所阻擋,想到東方來,必須要走海上。
對比我們的明朝,明朝我們知道有鄭和下西洋,而且鄭和下西洋一共有七次,規模之大,人數之多都是歷史上空前的,最遠到達了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
但是,這只是在鄭和在時,他死了之後,明朝的國力也正好開始衰退,已經沒有經濟實力去支撐這樣龐大的開支。此後,就有了我們熟知的明朝海防鬆弛,遭到倭寇侵襲的事情。可想而知,明朝中後期,明代的交通,尤其是海上交通,它是疏於發展的……
對比我們的清朝,它實行了閉關鎖國政策,不以外界的國家進行交流,那肯定就放鬆了海上交通的發展,這點和元朝來說的話就要落後於元朝。
而且,從領土的面積上來看,清朝的面積是小於元朝的領土面積的,他要管理的地方,就要少一些,那麼道路交通能輻射到的範圍就會小一點,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清朝的路上交通可能就沒有元朝那樣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