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兩門大炮,四挺重機槍,八百條步槍。
4
回覆列表
  • 1 # 食人花爸爸

    給他又有什麼用?統一中原都需要秦國多少代人的努力。

    秦對外作戰的後勤與擴張用的人口基數都太少了。

  • 2 # 乾淨利落

    振臂一呼,天下盡歸吾皇手中,從此天下一統,不,是全球一統,世界人名一起過上了大團圓的生活。當然,只是開玩笑。

    始皇帝一統全球其實是很難的,首先說後勤,也是最重要的,秦國和其餘六國經過多年戰亂,想想還有多少人力財力,戰線後勤一旦拉長,路程消耗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基本事實就是剛打到歐洲,或者還沒到歐洲,糧草就已經消耗完了,根本就走不了那麼遠,打敗一個楚國,耗全國之力,還是邊打邊徵收周邊國家財務才剛剛打贏。統一六國,秦國有多少代君王世世代代努力,準備,才會有後來的始皇帝六王畢,四海歸一。

    再說兵力,蒙恬防北方匈奴侵略三十萬大軍,王翦清理楚國餘孽三十萬大軍,一直到秦二世時期楚國都有餘孽。李信清燕趙十萬大軍,還有齊國它是投降了,沒打,但不派兵鎮守能行麼,別忘了,它也是戰國時期的大國,又得十萬兵力左右,還有供衛咸陽,十萬兵力,當時的始皇帝要做千古一帝,開運河,修渠道,修漕運,還有郡縣官道二百九十多條,內史郡通外官道十二條,天下馳道四條,人力兵力百萬無窮盡,這些都是始皇帝從一統華夏就開始做的,到駕崩都沒做完,到時人口有多少,你看看還有兵力人力去打別人麼。

    還有千萬不要有誤解,始皇帝一統華夏是因為他覺得其他六國都是華夏兒女,同根同化。他以天下為己任,心懷天下,所以不斷統一度量衡,文字,道路等。他咋沒去統一匈奴,而是一直大破之,殺。始皇帝一統華夏不僅是個人慾望,更多的是為子孫後代謀一穩定生存環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他的直道靈渠長城。。。。。。到現在還在運用,造福百姓,他的視野無人能及,所以叫千古一帝,別把他想的那麼弒殺,他不暴政的,秦朝法律之完善,獨樹一幟。

    還有飲食,住宿,氣候,人口,文化,太多了,所以始皇帝不太可能一統全球,有地圖也沒用

  • 3 # 牧漁子

    我的觀點是,給秦始皇一張世界地圖會加速秦朝的滅亡。跟你給他裝備什麼先進武器沒有太大關係。

    一、秦始皇的征服欲往最終是會耗盡國力的。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並沒有閒下心來過自己太平的日子,而是北擊匈奴,南征百越,從未收斂過自己的征服慾望。你要是給他一個世界地圖,估計他很快就能制定出一個,先滅印度,再攻波斯,圖謀世界的計劃。而秦朝最終是亡於農民起義和六國貴族叛亂。這個時候,秦始皇連河西走廊都沒有進呢,坐在咸陽城拿著世界地圖,看著整個西域,緊盯的河西走廊和匈奴的戰事,夢想的明天就可以吃上可口的哈密瓜和葡萄,咸陽宮裡又添上幾名波斯和印度的妃子。人生的最高境界,莫過於此。試想,連年的征戰,百姓的賦稅,這天下想不亂都難。秦之國力和百姓哪能撐得起如此折騰。

    二、秦朝並沒有遠征世界的條件

    戰國時期,中國還處於分裂狀態時。西方的亞歷山大就曾經有過一次大規模的對世界的征服。亞歷山大能夠實現跨越歐亞非三大洲的大規模遠征,其中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條件,一是騎兵和戰馬,二是被征服地區的富庶。而秦偏偏不具備這兩個條件。

    大規模使用騎兵作戰是從漢朝開始的,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時候,靠的是以戰車為中心的步兵軍團,當時的騎兵只能算是特種部隊,而不是主力軍種。即使有騎兵,不是所有的馬匹都可以走那麼遠。當年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一直走到歐洲,提出一個重要的原因,靠的是蒙古馬,這種馬個頭不算最大,但耐力極好。20世紀初,如果不是依靠蒙古馬,探險隊不可能越過南極大陸找到南極的極點。我們看到秦朝統一天下時,統治了整個中原和大部分的江南,但唯獨沒有控制蒙古馬生存的草原地區。同時期的匈奴,控制的整個漠南、漠北,整個河西和大部分的西域地區,控制的範圍一點兒都不比秦朝少。冷兵器時代,如果國力強大,你的馬能走多遠,你的勢力範圍就有多大。

    秦朝還沒控制西域,和其他征服者不一樣的是,除了中原和江南地區,無論想征服誰,都必須克服地理上天然的阻隔。要征服匈奴,要要越過草原和大漠;要到達西域,就必須征服幾千裡茫茫戈壁;不要說越過高原征服土蕃和喜馬拉雅山南邊的印度半島了。這些天然阻隔沒有豐富的物產,遠征軍無法做到以戰養戰,這就大大增大了失敗的機率。

    主觀上想,客觀上不能。給秦始皇一張世界地圖,是折磨他的身心,或許還加速了秦朝的滅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寫給同學們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