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不得不提一下埃德加·愛倫·坡了。愛倫·坡一生只寫過四篇推理小說《莫爾格街謀殺案》、《瑪麗·羅傑疑案》、《失竊的信》和《金甲蟲》,卻是公認的推理小說鼻祖,由其名命名的埃德加·愛倫·坡獎是為全世界優秀偵探小說家創設的最具權威的獎項。
(埃德加·愛倫·坡)
他所寫的《莫爾格街謀殺案》開創了密室殺人案的先河,所塑造的偵探杜賓和旁知敘事人的敘述風格更是福爾摩斯的先驅。
而《瑪麗·羅傑疑案》則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例子”。
愛倫·坡借“杜賓”之口,就報紙上的各種荒謬絕倫的推理一一點評,將所有看似有理有據的推理一一駁斥,從沉下去的屍體是否會馬上浮起來駁斥屍體不是瑪麗·羅傑的推斷,到甚至和110年後“囚徒困境”類似的心理機制推斷出兇手不是群體作案,進而抽絲剝繭,層層推理,從種種看似繁雜無關的訊息中,找出那根屬於事實的絲線,找出事實的線。
我想說明的是,推理小說從誕生之際,就是可以依靠邏輯來解決問題的智力活動,是一種邏輯推理的產物。而邏輯推理的前提是,所知的基本資訊足夠得出結論,就類似做數學題目,已知條件要足夠才能解題一樣。當已知條件足夠多,像題主所說“像某些推理小說那樣單純靠推理破案的例子”才有可能成為現實,而《瑪麗·羅傑疑案》或許可以算一個。
而另一個則是我個人非常喜歡但是少有人知的蘇格蘭推理小說作家約瑟芬·鐵伊的《時間的女兒》。約瑟芬·鐵伊是推理史第二黃金期三大女傑之一,和她同時期的阿加莎·克里斯蒂、桃樂絲·謝爾斯都是以高產、行銷驚人而著稱,而鐵伊窮盡一生之力,只寫過八部推理小說,卻極為難得的部部都是精品,部部都各有其精妙奇詭之處。
《時間的女兒》切入點極為新奇,主人公格蘭特探長對人的長相異常敏銳和記憶出眾。也正是藉此能力,可以讓他由表及裡的探入幽微隱藏的人性之中。
本書伊始,格蘭特臥床養病,卻在無意中看到一張讓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的臉。在他心目中,那是一張屬於“一個過於盡忠職守的人;一個杞人憂天者;……一個胃潰瘍患者。一個從小就為病所苦的人……”,卻是英國被視為邪惡同義詞的理查三世。
以此為契機,約瑟芬·鐵伊探討了英格蘭歷史上的第一懸案:理查三世是否真的謀殺了他的兩個侄子,是否真如歷史書和傳說中那樣令人作嘔般的邪惡和慘無人性。
作者讓格蘭特透過大量由勝利者亨利七世及之後學者所寫的歷史書籍,深入到蘭開斯特家族、玫瑰戰爭時期,深入到理查三世所經歷的一切,由點及面,從性格、到經歷,從邏輯出來,推理推論出一個顛覆了莎士比亞《理查三世》中理查三世的形象。並告誡我們:時間的女兒不僅僅是真相,也可能是謬誤。
作者所推論的一切也永遠沒有論證的機會,但是這個推理小說所做的,並不僅僅是虛構謎題和解決謎題,而是運用邏輯的力量揭露一種被忽略和被掩蓋的可能性。
題主所謂的“單純靠推理破案的例子”,事實上就是已有的推理小說作家已經做過的事情。只是迫於種種現實的因素,無法論證。但推理的硬核,一定是建立在具有現實意義的邏輯分析能力,而無論是否可以“單純”靠這一能力“破案”,這一能力在破案過程中發揮的作用都是毋庸置疑的。
(約瑟芬·鐵伊)
這就不得不提一下埃德加·愛倫·坡了。愛倫·坡一生只寫過四篇推理小說《莫爾格街謀殺案》、《瑪麗·羅傑疑案》、《失竊的信》和《金甲蟲》,卻是公認的推理小說鼻祖,由其名命名的埃德加·愛倫·坡獎是為全世界優秀偵探小說家創設的最具權威的獎項。
(埃德加·愛倫·坡)
他所寫的《莫爾格街謀殺案》開創了密室殺人案的先河,所塑造的偵探杜賓和旁知敘事人的敘述風格更是福爾摩斯的先驅。
而《瑪麗·羅傑疑案》則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例子”。
愛倫·坡借“杜賓”之口,就報紙上的各種荒謬絕倫的推理一一點評,將所有看似有理有據的推理一一駁斥,從沉下去的屍體是否會馬上浮起來駁斥屍體不是瑪麗·羅傑的推斷,到甚至和110年後“囚徒困境”類似的心理機制推斷出兇手不是群體作案,進而抽絲剝繭,層層推理,從種種看似繁雜無關的訊息中,找出那根屬於事實的絲線,找出事實的線。
我想說明的是,推理小說從誕生之際,就是可以依靠邏輯來解決問題的智力活動,是一種邏輯推理的產物。而邏輯推理的前提是,所知的基本資訊足夠得出結論,就類似做數學題目,已知條件要足夠才能解題一樣。當已知條件足夠多,像題主所說“像某些推理小說那樣單純靠推理破案的例子”才有可能成為現實,而《瑪麗·羅傑疑案》或許可以算一個。
而另一個則是我個人非常喜歡但是少有人知的蘇格蘭推理小說作家約瑟芬·鐵伊的《時間的女兒》。約瑟芬·鐵伊是推理史第二黃金期三大女傑之一,和她同時期的阿加莎·克里斯蒂、桃樂絲·謝爾斯都是以高產、行銷驚人而著稱,而鐵伊窮盡一生之力,只寫過八部推理小說,卻極為難得的部部都是精品,部部都各有其精妙奇詭之處。
《時間的女兒》切入點極為新奇,主人公格蘭特探長對人的長相異常敏銳和記憶出眾。也正是藉此能力,可以讓他由表及裡的探入幽微隱藏的人性之中。
本書伊始,格蘭特臥床養病,卻在無意中看到一張讓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的臉。在他心目中,那是一張屬於“一個過於盡忠職守的人;一個杞人憂天者;……一個胃潰瘍患者。一個從小就為病所苦的人……”,卻是英國被視為邪惡同義詞的理查三世。
以此為契機,約瑟芬·鐵伊探討了英格蘭歷史上的第一懸案:理查三世是否真的謀殺了他的兩個侄子,是否真如歷史書和傳說中那樣令人作嘔般的邪惡和慘無人性。
作者讓格蘭特透過大量由勝利者亨利七世及之後學者所寫的歷史書籍,深入到蘭開斯特家族、玫瑰戰爭時期,深入到理查三世所經歷的一切,由點及面,從性格、到經歷,從邏輯出來,推理推論出一個顛覆了莎士比亞《理查三世》中理查三世的形象。並告誡我們:時間的女兒不僅僅是真相,也可能是謬誤。
作者所推論的一切也永遠沒有論證的機會,但是這個推理小說所做的,並不僅僅是虛構謎題和解決謎題,而是運用邏輯的力量揭露一種被忽略和被掩蓋的可能性。
題主所謂的“單純靠推理破案的例子”,事實上就是已有的推理小說作家已經做過的事情。只是迫於種種現實的因素,無法論證。但推理的硬核,一定是建立在具有現實意義的邏輯分析能力,而無論是否可以“單純”靠這一能力“破案”,這一能力在破案過程中發揮的作用都是毋庸置疑的。
(約瑟芬·鐵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