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河是南亞水量豐富的河流,發源於降水豐富的喜馬拉雅高山區南麓,又流經徑流大的印度大平原,恆河流域的地形,特別有利於形成強大的水系。恆河全長2700km,平均流量25100m3/s,超過黃河流量16倍多。恆河有兩條位於海拔4500m高度上的河源,它們穿過山地峽谷流入平原後,落差極小,流速漸慢,水勢平穩。恆河匯納了喜馬拉雅山脈方面許多多水支流,其中最大的是朱木拿河。恆河匯納德干高原方面的支流較少。恆河下游分流縱橫,主要水道有八,在入孟加拉灣處,與布拉馬普特拉河匯合一起,形成了廣闊的恆河三角洲,這兩條河流三角洲總面積約8×104km2,三角洲的開始點距海有500km。在三角洲地區,恆河分成許多支叉,其最東與最西支叉間直線距離,幾乎達到300km。恆河河水給孟加拉灣帶入的懸浮物質每年約為2×108m3,在離岸100km處,仍可清楚地看到恆河渾濁的水線。在探查孟加拉灣北部海底構造時,曾發現一條深而長的水下地溝,它是晚第三紀末由於沉降而被淹沒於海底的恆河下游河床遺蹟。恆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的分流經常遊移不定,汛期往往給居民帶來危害。
恆河河水大部由夏季季風降雨供給,一部分由喜馬拉雅山脈上的冰雪融水供給。因此水位從5月開始上漲,7—9月由於季風降雨達到最高水位,在這個時期恆河的深度和寬度都達到平水位時的兩倍。三角洲上洪水有時還由颶風形成,這種型別的洪水出現在10—11月,雖不經常發生,一旦出現能造成極大危害。恆河上游因為落差較大,侵蝕搬運作用很強,加上第四紀以來地盤隆起,以致形成了恆河大平原。恆河的經濟意義很大。它流經人口稠密和大面積的農業地帶,自古以來河水就用於灌溉,有複雜的渠道系統和一些水庫。恆河自出山以後即可通航。布拉馬普特拉河的水文特徵基本上與恆河一致,只是它的水位波動更大一些。布拉馬普特拉河河水也廣泛用作灌溉,它的通航距離,從河口算起約有1300km。
印度河各支流,因系流經西瓦里克(Siwalik)丘陵地易被侵蝕的沉積岩區,故河流的含沙量很多,致中、下游河床有時高出兩岸,而使河道多不固定。
和南亞其他大河一樣,印度河水也以夏季季風雨水補給為主,以高山冰雪融水補給為輔。但印度河流域降水量遠比恆河流域為少,而蒸發量卻很大,滲透作用也很強,因此印度河的流量不如恆河大,其平均流量不及恆河的1/3。在由融雪引起的春汛和季風汛期之間,是水位顯著低降時期。由於印度河流經乾燥地區,所以它作為灌溉水源的意義就更大,透過在平原地區修建堤壩和渠道,灌溉面積已達15×105ha以上。印度河由於河口水淺,大船不能沿河上行,故航運意義不大。
恆河是南亞水量豐富的河流,發源於降水豐富的喜馬拉雅高山區南麓,又流經徑流大的印度大平原,恆河流域的地形,特別有利於形成強大的水系。恆河全長2700km,平均流量25100m3/s,超過黃河流量16倍多。恆河有兩條位於海拔4500m高度上的河源,它們穿過山地峽谷流入平原後,落差極小,流速漸慢,水勢平穩。恆河匯納了喜馬拉雅山脈方面許多多水支流,其中最大的是朱木拿河。恆河匯納德干高原方面的支流較少。恆河下游分流縱橫,主要水道有八,在入孟加拉灣處,與布拉馬普特拉河匯合一起,形成了廣闊的恆河三角洲,這兩條河流三角洲總面積約8×104km2,三角洲的開始點距海有500km。在三角洲地區,恆河分成許多支叉,其最東與最西支叉間直線距離,幾乎達到300km。恆河河水給孟加拉灣帶入的懸浮物質每年約為2×108m3,在離岸100km處,仍可清楚地看到恆河渾濁的水線。在探查孟加拉灣北部海底構造時,曾發現一條深而長的水下地溝,它是晚第三紀末由於沉降而被淹沒於海底的恆河下游河床遺蹟。恆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的分流經常遊移不定,汛期往往給居民帶來危害。
恆河河水大部由夏季季風降雨供給,一部分由喜馬拉雅山脈上的冰雪融水供給。因此水位從5月開始上漲,7—9月由於季風降雨達到最高水位,在這個時期恆河的深度和寬度都達到平水位時的兩倍。三角洲上洪水有時還由颶風形成,這種型別的洪水出現在10—11月,雖不經常發生,一旦出現能造成極大危害。恆河上游因為落差較大,侵蝕搬運作用很強,加上第四紀以來地盤隆起,以致形成了恆河大平原。恆河的經濟意義很大。它流經人口稠密和大面積的農業地帶,自古以來河水就用於灌溉,有複雜的渠道系統和一些水庫。恆河自出山以後即可通航。布拉馬普特拉河的水文特徵基本上與恆河一致,只是它的水位波動更大一些。布拉馬普特拉河河水也廣泛用作灌溉,它的通航距離,從河口算起約有1300km。
印度河各支流,因系流經西瓦里克(Siwalik)丘陵地易被侵蝕的沉積岩區,故河流的含沙量很多,致中、下游河床有時高出兩岸,而使河道多不固定。
和南亞其他大河一樣,印度河水也以夏季季風雨水補給為主,以高山冰雪融水補給為輔。但印度河流域降水量遠比恆河流域為少,而蒸發量卻很大,滲透作用也很強,因此印度河的流量不如恆河大,其平均流量不及恆河的1/3。在由融雪引起的春汛和季風汛期之間,是水位顯著低降時期。由於印度河流經乾燥地區,所以它作為灌溉水源的意義就更大,透過在平原地區修建堤壩和渠道,灌溉面積已達15×105ha以上。印度河由於河口水淺,大船不能沿河上行,故航運意義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