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ylnmd41151

    因為大爆炸之後,各種星體在引力的作用下產生了角動量,旋轉的速度得到加快。隨著一個恆星系統的穩定,這種旋轉也會穩定下來。在太空中既然已經形成了角動量和旋轉力,行星就會自傳。因為幾乎是在真空中,沒有任何阻力,如果沒有外來因素的影響,這種轉動就會永遠的繼續下去。在宇宙發展到一定時期,在星系、恆星和行星的形成過程中,運動——尤其指旋轉,自始至終伴隨著恆星和行星的形成過程,而不是之後再在某種原因下才開始自轉或公轉的。宇宙中充滿均勻的中性原子氣體雲,大體積氣體雲由於自身星球的轉動時宇宙大爆炸初始的能量以及後期引力和斥力導致的,在無阻力的太空中這種轉動不會輕易改變。太陽系是銀河系幾千億顆恆星中一顆很普通的恆星系統,太陽系也在圍繞著銀河系中心旋轉,旋轉一個週期大概需要2.5億年。銀河系又是本星系團幾十個星系中的一個,也在圍繞著本星系團中心進行公轉,大約要1000億年轉一圈。擴充套件資料至今為止在太陽系內一共已經發現了約70萬顆小行星,但這可能僅是所有小行星中的一小部分,只有少數這些小行星的直徑大於100千米。到1990年代為止最大的小行星是穀神星,在柯伊伯帶(Kuiper Belt)內發現的一些小行星的直徑比穀神星要大。2002年發現的誇歐爾(Quaoar)直徑為1280千米,2004年發現的2004 DW的直徑甚至達1800千米。2003年發現的塞德娜(小行星90377)位於柯伊伯帶以外,其直徑約為1500千米。根據估計,小行星的數目大概可能會有50萬。最大的小行星直徑也只有1000 公里左右,微型小行星則只有鵝卵石一般大小。直徑超過 240 公里的小行星約有 16 個。它們都位於地球軌道內側到土星的軌道外側的太空中。而絕大多數的小行星都集中在火星與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帶。其中一些小行星的執行軌道與地球軌道相交,曾有某些小行星與地球發生過碰撞。小行星是太陽系形成後的物質殘餘。有一種推測認為,它們可能是一顆神秘行星的殘骸,這顆行星在遠古時代遭遇了一次巨大的宇宙碰撞而被摧毀。但從這些小行星的特徵來看,它們並不像是曾經集結在一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包貝爾的喜劇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