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歌》整首僅有三句構成,這在中國曆代詩歌史上是極其罕見的,三句詩中每一句都代表一個廣大的不同的場景與心境,而且作者對這三句詩謂惜墨如金、高度凝鍊。其中第一句的大風起兮雲飛揚,是最令古今拍案叫絕的詩句。作者並沒有直接描寫他與他的麾下在恢宏的戰場上是如何殲剿重創叛亂的敵軍,而是非常高明巧妙地運用大風和飛揚狂卷的烏雲來暗喻這場驚心動魄的戰爭畫面。假如說的《垓下歌》表現了失敗者的悲哀,那麼《大風歌》就顯示了勝利者的悲哀。而作為這兩種悲哀的紐帶的,則是對於人的渺小的感傷。同樣的,對第一句“大風起兮雲飛揚”,唐代的李善曾解釋說:“風起雲飛,以喻群雄競逐,而天下亂也。”(見汲古閣本李善注《文選》卷二十八)這是對的。“群雄競逐而天下亂”,顯然是指秦末群雄紛起、爭奪天下的情狀。“群雄競逐”的“雄”,《文選》的有些本子作“兇”。倘原文如此,則當指漢初英布等人的反亂。但一則這些反亂乃是陸續發動的,並非同時並起,不應說“群兇競逐”;再則那都是區域性地區的反亂,並未蔓延到全國,不應說“天下亂”。故當以作“雄”為是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只一個“威”字就是那樣生動貼切地闡明瞭各路諸侯臣服於大漢天子的腳下,一個“威”字也直抒了劉邦的威風凜凜、所向披糜,天下無人能與之匹敵的那種巨無霸的沖天豪邁氣概。這樣的榮歸故里,劉邦的心情是何等的榮耀與八面威風!劉邦是在說自己在這樣的形勢下奪得了帝位,因而能夠衣錦榮歸。所以,在這兩句中,劉邦無異坦率承認:他之得以“威加海內”,首先有賴於“大風起兮雲飛揚”的局面。但是,正如風雲並非人力所能支配,這種局面也不是劉邦所造成的,他只不過運道好,碰上了這種局面而已。從這一點來說,他之得以登上帝位,實屬偶然。儘管他的同時代人在這方面都具有跟他同樣的幸運,而他之終於獲得成功乃是靠了他的努力與才智;但對於劉邦這樣出身於低微的人來說,若不是碰上如此的時代,他的努力與才智又有多少用處呢?所以,無論怎麼說,他之得以當皇帝,首先是靠機運,其次才是自己的努力與才智。他以當進的人對之根本無能為力的自然界的風雲變化,來比喻把他推上皇帝寶座的客觀條件,至少是不自覺地顯示了他的某種心理活動吧!
《大風歌》整首僅有三句構成,這在中國曆代詩歌史上是極其罕見的,三句詩中每一句都代表一個廣大的不同的場景與心境,而且作者對這三句詩謂惜墨如金、高度凝鍊。其中第一句的大風起兮雲飛揚,是最令古今拍案叫絕的詩句。作者並沒有直接描寫他與他的麾下在恢宏的戰場上是如何殲剿重創叛亂的敵軍,而是非常高明巧妙地運用大風和飛揚狂卷的烏雲來暗喻這場驚心動魄的戰爭畫面。假如說的《垓下歌》表現了失敗者的悲哀,那麼《大風歌》就顯示了勝利者的悲哀。而作為這兩種悲哀的紐帶的,則是對於人的渺小的感傷。同樣的,對第一句“大風起兮雲飛揚”,唐代的李善曾解釋說:“風起雲飛,以喻群雄競逐,而天下亂也。”(見汲古閣本李善注《文選》卷二十八)這是對的。“群雄競逐而天下亂”,顯然是指秦末群雄紛起、爭奪天下的情狀。“群雄競逐”的“雄”,《文選》的有些本子作“兇”。倘原文如此,則當指漢初英布等人的反亂。但一則這些反亂乃是陸續發動的,並非同時並起,不應說“群兇競逐”;再則那都是區域性地區的反亂,並未蔓延到全國,不應說“天下亂”。故當以作“雄”為是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只一個“威”字就是那樣生動貼切地闡明瞭各路諸侯臣服於大漢天子的腳下,一個“威”字也直抒了劉邦的威風凜凜、所向披糜,天下無人能與之匹敵的那種巨無霸的沖天豪邁氣概。這樣的榮歸故里,劉邦的心情是何等的榮耀與八面威風!劉邦是在說自己在這樣的形勢下奪得了帝位,因而能夠衣錦榮歸。所以,在這兩句中,劉邦無異坦率承認:他之得以“威加海內”,首先有賴於“大風起兮雲飛揚”的局面。但是,正如風雲並非人力所能支配,這種局面也不是劉邦所造成的,他只不過運道好,碰上了這種局面而已。從這一點來說,他之得以登上帝位,實屬偶然。儘管他的同時代人在這方面都具有跟他同樣的幸運,而他之終於獲得成功乃是靠了他的努力與才智;但對於劉邦這樣出身於低微的人來說,若不是碰上如此的時代,他的努力與才智又有多少用處呢?所以,無論怎麼說,他之得以當皇帝,首先是靠機運,其次才是自己的努力與才智。他以當進的人對之根本無能為力的自然界的風雲變化,來比喻把他推上皇帝寶座的客觀條件,至少是不自覺地顯示了他的某種心理活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