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孟捷談脾胃

    雨水是春天的第二個節氣,意味著氣象意義上的春季真正到來了。雨水一至,細雨滋潤萬物,氣溫開始漸漸回暖。隨著春風送暖,不少致病微生物也更容易快速繁殖、隨風播散。因此,預防呼吸道、胃腸道的傳染病也很重要。

    雨水時節,中國北方陰寒未盡,尚未入春;南方多數地區雖春意盎然,但早晚依舊溼寒。地溼之氣漸升,寒溼易傷脾臟,故雨水前後應當著重養護脾臟、祛風除溼。

    起居養生

    在起居養生方面,重視“春捂”,可以很好地預防季節性疾病。

    預防慢性病

    高血壓、腎臟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切忌氣溫稍稍升高就急於脫下冬裝,以防氣溫的上下起伏導致血壓波動、病情反覆。

    預防呼吸系統疾病

    對於體質虛弱、抵抗力差的人群,也應該適當保暖,預防因感受風寒而導致感冒、頭痛、呼吸道感染等。

    預防過敏性疾病

    春季是冷暖交替、鮮花盛開的時節,也是患有過敏性鼻炎、特異性皮炎等過敏體質人群最難過的季節,容易出現病情發作、復發和加重。預防過敏性疾病,可以透過適當運動,來增強體質;也透過檢測儘可能查清過敏源,針對性防護,減少接觸過敏源,必要時可接受脫敏治療。

    過敏性鼻炎的患者每天早晚以溫水洗鼻、毛巾熱敷面部特別是鼻翼兩旁的迎香穴;每天按摩鼻翼及鼻根部等有助於減少鼻炎發作和緩解鼻炎症狀。特異性皮炎或容易出現面板過敏的患者,雨水節氣要注意保持衣物的乾爽、透氣,儘量穿著寬鬆、柔軟的棉質衣物。出現皮疹和面板瘙癢時,可以用溫熱的艾葉水清洗區域性,有助於減輕症狀。

    飲食養生

    01、飲食“甘淡”以養脾祛溼

    雨水節氣,肝氣旺盛,易克脾土。飲食上要“省酸增甘,以養脾”,同時多喝花茶、多吃清淡的食物,以舒肝祛溼。

    省酸增甘,以養脾

    唐代醫家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說:“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即少吃影響肝氣疏洩的酸味食物,增加有補脾安胃之效的甘味食物。飲食上推薦甘平補脾的食物,如瘦肉、蛋類 、牛奶、豆製品、新鮮豆苗、水果等,也可多吃桂圓、 大棗等補脾補血之物。

    甘淡清香,以祛溼

    對於溼氣重的人,應以清淡、易消化的飲食為主,避免進食生冷、肥膩和過甜的食物。同時可以適當進食一些能夠健脾和胃、溫中化溼的食材、調料等,如猴頭菇、蓮子、淮山、五指毛桃、生薑、小茴香、草果、桂皮、陳皮等。

    春天還應注意舒肝。對於肝氣不舒,平時容易生氣、發火或常感鬱悶的人,可以選用玫瑰花、合歡花、茉莉花等泡水當茶飲,以芳香理氣、舒緩肝鬱。

    02、多食粥以養脾胃

    雨水節氣還應適當多喝粥以養脾胃。粥被古人譽為“天下第一補人之物。”粥以米為主,以水為輔,水米交融,不僅香甜可口,便於消化吸收,而且能補脾養胃、去濁生清。

    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中記載:

    “春時宜食粥,有三方: 一曰地黃粥,以補虛。取地黃搗汁,待粥半熟,以下汁。複用棉包花椒50粒,生薑一片同煮,粥熟,去棉包,再下熟羊腎一具,碎切成條,如韭葉大,加少許食鹽食之。 二曰防風粥,以去四肢風。取防風一大份,煎湯煮粥。 三曰紫蘇粥,取紫蘇炒微黃香,煎湯汁作粥。

    除以上三款粥以外,還可常食扁豆紅棗粥、山藥粥、栗子桂圓粥等。

    另外,雨水時大氣逐漸轉暖,早晚溫差較大,風邪漸增,風多物燥,人體易出現面板脫皮、口舌乾燥、嘴唇乾裂等現象,故此時應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以補充水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蘇格拉底之死到底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