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505072306778

    “養浩然正氣”,上一句是:“敢問夫子惡乎長?”——出自《孟子·公孫丑章句上》 《孟子》是記載孟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中期皺國(今山東皺縣東南人)。 原文內容如下: (公孫丑問曰):“敢問夫子惡乎長?” 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公孫丑曰):“敢問何謂浩然之氣?” 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 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無若宋人然。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 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白話釋義是: 公孫丑問:“請問老師您長於哪一方面呢?” 孟子說:“我善於分析別人的言語,我善於培養自己的浩然之氣。” 公孫丑說:“清問什麼叫浩然之氣呢?” 孟子說:“這很難用一兩句話說清楚。這種氣,極端浩大,極端有力量,用正直去培養它而不加以傷害,就會充滿天地之間。不過,這種氣必須與仁義道德相配,否則就會缺乏力量。 而且,必須要有經常性的仁義道德蓄養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爾的正義行為就能獲取的。一旦你的行為問心有愧,這種氣就會缺乏力量了。所以我說,告子不懂得義,因為他:把義看成心外的東西。我們一定要不斷地培養義,心中不要忘記,但也不要一廂情願地去幫助它生長。 不要像宋人一樣:宋國有個人嫌他種的禾苗老是長不高,於是到地裡去用手把它們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氣喘吁吁地回家,對他家裡人說:‘今天可真把我累壞啦!不過,我總算讓禾苗一下子就長高了!’他的兒子跑到地裡去一看,禾苗已全部於死了。 天下人不犯這種拔苗助長錯誤的是很少的。認為養護莊稼沒有用處而不去管它們的,是隻種莊稼不除草的懶漢;一廂情願地去幫助莊稼生長的,就是這種拔苗助長的人——不僅沒有益處,反而害死了莊稼。”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指的是我善於培養我擁有的浩然之氣。 孟子認為這種氣,極端浩大有力量,所以就應該用坦蕩的胸懷去培養它滋養它而不加以傷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民族精神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