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藍的天空鴨

    簡介: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德國著名哲學家,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語言學家、文化評論家、詩人、作曲家、思想家,他的著作對於宗教、道德、現代文化、哲學、以及科學等領域提出了廣泛的批判和討論。他的寫作風格獨特,經常使用格言和悖論的技巧。尼采對於後代哲學的發展影響極大,尤其是在存在主義與後現代主義上。 在開始研究哲學前,尼采是一名文字學家。24歲時尼采成為了瑞士巴塞爾大學的德語區古典語文學教授,專攻古希臘語,拉丁文文獻。但在1879年由於健康問題而辭職,之後一直飽受精神疾病煎熬。1889年尼采精神崩潰,從此再也沒有恢復,在母親和妹妹的照料下一直活到1900年去世。 主要著作有: 《權力意志》 《悲劇的誕生》《不合時宜的考察》《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論道德的譜系》等。 生平事蹟: 攻讀哲學 1864年,尼采和他的朋友杜森(Paul Deussen)進入波昂大學攻讀神學和古典語言學,但第一學期結束,便不再學習神學了。他常聽同學們交談,有些人毫無信念和激情地重複黑格爾、費希特、謝林的各種公式,那些偉大的體系已經喪失了激發人的力量;還有一批人喜歡實證科學,閱讀福格特和比希納的唯物主義論文。這些都沒能吸引尼采,同時他對平民政治不感興趣,而且他從沒想過要過一種安寧舒適的生活,所以他不會對有節制的歡樂和痛苦這樣一種可憐的生活理想感興趣。尼采有自己的喜好,他熱愛希臘詩人,崇尚希臘神話中各種具有鮮明特點的人物,並把他們巧妙地同德意志的民族精神結合起來。尼采還在校學習時就深深體會到精通和弘揚本國、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這充分地體現他對古文字、文學,古典主義藝術的熱愛。他熱愛巴赫、貝多芬,以及後來尼采在《悲劇的誕生》中熱情褒揚的那位歌劇巨人——瓦格納。 1865年,他敬愛的古典語言學老師李謝爾思(F. W. Ritschls)到萊比錫大學任教,尼采也隨之到了那裡。當時的尼采雖然年紀不大,但已經開始哲學沉思了。在萊比錫期間,他偶然地在一箇舊書攤上購得了叔本華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書,欣喜若狂,每日凌晨2點上床,6時起床,沉浸在這本書中,心中充滿神經質的激動。後來他回憶說,當時他正孤立無助地經歷著某些痛苦的體驗,幾乎瀕於絕望,而叔本華的書就像一面巨大的鏡子,映現了世界、人生和他的心境。他覺得叔本華好像專門為他寫了這本書一樣。那時,尼采非常困惑:為何像叔本華那樣的天才會被現世所拋棄,其偉大的著作為何只在書架的偏僻角落才找得到?叔本華是這個青年心中的偶像,他在以後也被認為是叔本華唯意志論的繼承者。這時的他,此外還從朗格、施皮爾、泰希米勒、杜林、哈特曼那裡汲取了傳統的抽象概念。同年因拒絕參加復活節聖餐引起了家庭的恐慌。 1867年,10月,被徵召入南姆堡炮兵聯隊。從馬上摔下,胸骨受重傷。 教授生涯 1869年2月,年僅24歲的尼采被聘為瑞士巴塞爾大學古典語言學教授。此後的十年是尼采一生中相對愉快的時期。在巴塞爾,他結識了許多年長和年輕的朋友,例如瑞士著名文化藝術史學家雅可布·布克哈特(Jakob Burckharat)。1869年4月,尼采獲得了瑞士國籍,從此成為瑞士人。1869年5月17日,尼采初次到瑞士盧塞恩城郊的特利普拜訪了瓦格納。同月28日,他在巴塞爾大學發表就職演說,題為《荷馬和古典語言學》。當時,巴塞爾城裡所有貴族家的大門都對他敞開,他成為巴塞爾學術界的精英和當地上流社會的新寵。 1870年,尼采被聘為正教授。不久傳來了德法開戰的訊息,尼采主動要求上前線。在途經法蘭克福時,他看到一隊軍容整齊的騎兵雄赳赳氣昂昂地穿城而過。突然間尼采的靈感如潮水般湧出:“我第一次感到,至強至高的‘生命意志’決不表現在悲慘的生存鬥爭中,而是表現於一種‘戰鬥意志’,一種‘強力意志’,一種‘超強力意志’!”1870年10月,尼采重返巴塞爾大學講壇。他結識了神學家弗蘭茨·奧弗爾貝克(Franz Overbeck),兩人很快成為摯友並共居一所住宅,彼此影響著對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夢見好多蛇探出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