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文化看作是人類對自然、社會和人類心理適應、調節的產物,那麼首先產
生的是人對
生存環境的適應性,因之形成了經濟生產方式。處於不同地理環境中的不同民族,形成了不同的經
濟生產方式,而這種經濟生產方式又往往決定了各民族的物質文化形態,例如,在滇西北橫斷山區
及其邊緣地帶,海拔一般為
1500
—
3000
米,因受地勢影響
,氣溫垂直變化較大,日照充足,霜期較
長,有許多天然草場。生活在這一地區的藏、納西、普米等民族,一方面從事耕種,同時擁有規模
化的畜牧經濟、構成山地耕牧式的經濟生產方式。這種經濟模式直接影響了這些民族的物質文化形
態:服飾方面都有披氈子和羊皮的習慣,麗江納西族婦女一年四季都披著羊皮披肩,起護腰、保暖、
墊肩的作用,雖氣候溫暖,亦不更改;房屋多為土木建築,如藏族的碉樓,彝族的土掌房,普米族
的木楞房等;製陶術多不發達,竹木器在生活中廣泛使用,木器製作十分精緻;火葬習俗普遍存在。
而生活在海拔
500
米
——
1000
米左右的壩區或河谷地帶的傣、布依、水等民族,由於自然條件優越,
較早發展了稻作農業,構成壩區稻作型經濟模式。屬於這一經濟模式的民族水利灌溉十分普遍,形
成了完整的水利整修、分水、節水制度;普遍喜食糯米、水產品和酸性食物;服飾上喜穿筒裙、籠
基,喜歡佩戴金銀首飾;房屋多為幹欄式建築。
由以上事例可以看出,
為適應地理環境而形成的經濟生產方式是決定、
影響物質文化形態的根
本因素之一。
二、地理環境影響了各民族的心理背景,初創了許多令人眼花繚亂的風尚習俗。
遙遠的蠻荒年代,是人類與野獸、森林為伍的世界,原始人類需要不斷克服戰勝大自然所帶來
的巨大威脅,常會感到自身的渺小,在惶惑、恐懼、幻想中,便把希望寄託在冥冥神靈身上,試圖
透過一系列的祭祀,求得神靈歡悅,保佑弱小的人類生靈,而與先民們生活、生產關係最直接的事
物,往往容易受到尊崇。各民族的祖先們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和心理背景中,初創了許多今天看
來令人眼花繚亂的習俗。滇西南、川西北是雲南省寧浪
縣永寧摩梭人祖先發源生息之地,這裡高山
險峻,氣勢磅礴,人們靠山吃山,耕種,放牧都離不開山,出門見山,抬頭見山,因而對山的崇拜
成為其原始宗教信仰的主要部分。同時,由於地理環境限制,摩梭人社會發展較為慢,社會關係是
以母系血統為紐帶,於是產生了女神崇拜的古老信仰。在山神崇拜和女神崇拜的複合中,產生了格
姆女神。永寧摩梭人認為格姆女神山掌管著永寧壩子的風調雨順、人畜平安、五穀豐收、男女愛情、
婦女生育。他們對山神崇拜的原始方式是祭山,並且形成了一整套的祭山儀式。這些宗教儀式不僅
支配著摩梭人的宗教信仰、民族心理,而且支配著現實生活中的生產生活、婚姻習俗,摩梭人結交
阿注、走婚的習俗即是例證。
可以說各民族在文化初始階段形成的觀念潛在地支配著以後的行為,
是各民族賴以生存發展的
精神支柱,或者說是共同文化心理、習俗的重要紐帶。
三、地理條件制約著民族文化走向
世界上產生過四大文明,
而四大文明的文化走向截然不同。
古希臘文明產生於地中海半島和島
嶼,相對狹小的地域決定了人口構成的相對單純,而且那裡不太適宜農業,這就決定了經濟上對外
的依賴性,海上貿易及掠奪盛行,由此一個商業形態的城市民主文明得以形成。產生於尼羅河的古
埃及和產生於底格里斯、幼發拉底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在他們的周圍是大片的沙漠和山地,人類
能夠生存的地方實在太少,
因此人群之間為爭奪居住地進行著殘酷的鬥爭,
最終兩大古文明毀滅了。
如果把文化看作是人類對自然、社會和人類心理適應、調節的產物,那麼首先產
生的是人對
生存環境的適應性,因之形成了經濟生產方式。處於不同地理環境中的不同民族,形成了不同的經
濟生產方式,而這種經濟生產方式又往往決定了各民族的物質文化形態,例如,在滇西北橫斷山區
及其邊緣地帶,海拔一般為
1500
—
3000
米,因受地勢影響
,氣溫垂直變化較大,日照充足,霜期較
長,有許多天然草場。生活在這一地區的藏、納西、普米等民族,一方面從事耕種,同時擁有規模
化的畜牧經濟、構成山地耕牧式的經濟生產方式。這種經濟模式直接影響了這些民族的物質文化形
態:服飾方面都有披氈子和羊皮的習慣,麗江納西族婦女一年四季都披著羊皮披肩,起護腰、保暖、
墊肩的作用,雖氣候溫暖,亦不更改;房屋多為土木建築,如藏族的碉樓,彝族的土掌房,普米族
的木楞房等;製陶術多不發達,竹木器在生活中廣泛使用,木器製作十分精緻;火葬習俗普遍存在。
而生活在海拔
500
米
——
1000
米左右的壩區或河谷地帶的傣、布依、水等民族,由於自然條件優越,
較早發展了稻作農業,構成壩區稻作型經濟模式。屬於這一經濟模式的民族水利灌溉十分普遍,形
成了完整的水利整修、分水、節水制度;普遍喜食糯米、水產品和酸性食物;服飾上喜穿筒裙、籠
基,喜歡佩戴金銀首飾;房屋多為幹欄式建築。
由以上事例可以看出,
為適應地理環境而形成的經濟生產方式是決定、
影響物質文化形態的根
本因素之一。
二、地理環境影響了各民族的心理背景,初創了許多令人眼花繚亂的風尚習俗。
遙遠的蠻荒年代,是人類與野獸、森林為伍的世界,原始人類需要不斷克服戰勝大自然所帶來
的巨大威脅,常會感到自身的渺小,在惶惑、恐懼、幻想中,便把希望寄託在冥冥神靈身上,試圖
透過一系列的祭祀,求得神靈歡悅,保佑弱小的人類生靈,而與先民們生活、生產關係最直接的事
物,往往容易受到尊崇。各民族的祖先們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和心理背景中,初創了許多今天看
來令人眼花繚亂的習俗。滇西南、川西北是雲南省寧浪
縣永寧摩梭人祖先發源生息之地,這裡高山
險峻,氣勢磅礴,人們靠山吃山,耕種,放牧都離不開山,出門見山,抬頭見山,因而對山的崇拜
成為其原始宗教信仰的主要部分。同時,由於地理環境限制,摩梭人社會發展較為慢,社會關係是
以母系血統為紐帶,於是產生了女神崇拜的古老信仰。在山神崇拜和女神崇拜的複合中,產生了格
姆女神。永寧摩梭人認為格姆女神山掌管著永寧壩子的風調雨順、人畜平安、五穀豐收、男女愛情、
婦女生育。他們對山神崇拜的原始方式是祭山,並且形成了一整套的祭山儀式。這些宗教儀式不僅
支配著摩梭人的宗教信仰、民族心理,而且支配著現實生活中的生產生活、婚姻習俗,摩梭人結交
阿注、走婚的習俗即是例證。
可以說各民族在文化初始階段形成的觀念潛在地支配著以後的行為,
是各民族賴以生存發展的
精神支柱,或者說是共同文化心理、習俗的重要紐帶。
三、地理條件制約著民族文化走向
世界上產生過四大文明,
而四大文明的文化走向截然不同。
古希臘文明產生於地中海半島和島
嶼,相對狹小的地域決定了人口構成的相對單純,而且那裡不太適宜農業,這就決定了經濟上對外
的依賴性,海上貿易及掠奪盛行,由此一個商業形態的城市民主文明得以形成。產生於尼羅河的古
埃及和產生於底格里斯、幼發拉底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在他們的周圍是大片的沙漠和山地,人類
能夠生存的地方實在太少,
因此人群之間為爭奪居住地進行著殘酷的鬥爭,
最終兩大古文明毀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