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安水閒人

    伏羲創立先天八卦,周文王編輯後天六十四卦,到春秋時期水晶子化生孔子受老子點化得道後,又對九宮八卦重新刪定,配置了爻辭,象說,當時還以卦象洐數對應天人合一說,多用於修學自身的武煉文烹,人慾淨盡天理流行瞻之在前忽焉在後。積銖如變卦而。然近現代確把周易作為一種預測占卜學,但應可發揮其廣大做用,遠取諸物而棄乎近合自身也,古聖造易發乎萬物而皆準。

  • 2 # 使用者64188336377

    周易是群經之首,古人對它有註解,現代人也有註解,其中的學問博大精深,儘管很多人都研究過,也只能是略知皮毛!

  • 3 # 正道行2818

    我們今天看到的《周易》,和春秋時代的《周易》,肯定有所不同。至於不同到什麼方面,因未見其時流行本,不能貿然定論。

    但有一點是明確的,《易》歷三古,即經上古、中古、到下古,正是孔子所處的春秋時代,因他而確立了《周易》的地位,奉為儒家經典。

    春秋時代始於公元前770年,止於公元前476年,而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死於公元前479年,亡於春秋戰國相交之際;《周易》成書於中古周文王時期,孔子晚年習《易》“韋編三絕”,曾言“假我數年,若是,我與《易》則彬彬也”;也正是他孜孜以學,完成十篇心得,後世稱為十翼,合之曰《易傳》。孔子所讀的《周易》與今有何不同,僅就卦爻辭來看,當初之書還是與今所見不一樣的。與孔子同時代的有一人,名左丘明,他於春秋末年寫了一本書,名為《左氏春秋傳》,後改稱為《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這本書中記錄了不少以《周易》卜筮預測的案例,引用的卦爻辭,與今本就存在著很大差異,他所據之《易》是否是孔子作《傳》所習之《周易》,不得而知,但既處在同一時代,也許或是也難說。

    舉兩例,看看與今本的不同:

    蠱卦卦辭:“千乘三去,三去之餘,獲其雄狐”;

    今本:“元亨,利渉大川,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歸妹上六爻辭:“士刲羊,亦無衁也,女承筐,亦無貺也”;

    今本:“女承筐,無實;士刲羊,無血,無攸利”。

    比較可見,今本與春秋本是大不相同的。

    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在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帛書《周易》,其中歸妹卦上六爻辭與今本相同,但無蠱卦,可推之與《左傳》春秋本又不相同,說明春秋流傳版本因未最終定稿,可能很亂,版本較多,只是因為未定型而失傳。

    帛書《周易》六爻題名為:初、二、三、四、五、尚,言“尚”不言“上”;整個結構分八宮,每宮八卦,共六十四卦,卦名與今本不盡同;具體排列如下:

    第一宮 鍵宮

    鍵卦、婦卦、椽卦、禮卦、訟卦,同人卦、無孟卦、狗卦

    第二宮 根宮

    根卦、泰蓄卦、剝卦、損卦、蒙卦、蘩卦、頤卦、個卦

    第三宮 贛宮

    習贛卦、襦卦、比卦、蹇卦、節卦、既濟卦、屯卦、井卦

    第四宮 辰宮

    辰卦、泰壯卦、餘卦、少過卦、歸妹卦、解卦、豐卦、恆卦

    第五宮

    川卦、奈卦、嗛卦、林卦、師卦、明夷卦、復卦、登卦

    第六宮 奪宮

    奪卦、夬卦、卒卦、欽卦、困卦、勒卦、隨卦、泰過卦

    第七宮 羅宮

    羅卦、大有卦、溍卦、旅卦、乖卦、未濟卦、筮盍卦、鼎卦

    第八宮

    筭卦、少䔻卦、觀卦、漸卦、中復卦、渙卦、家人卦、益卦。

    由此我們可以推斷,今本《周易》在傳承中,經歷代的若干傳抄修定,而成為今天的最終定稿本;應該是逐步完善起來的,最初的、原始的,未必就是最好的;但它們奠定了今本的基礎。今本不僅起源於卜筮,也源於儒學發端。

  • 4 # 家客同城

    不同的是現像,本質是沒有什麼不同的,本質還是那個去算,現像就是以前算丟了什麼古代人的東西,現在算的是手機丟了怎麼辦,其實都是丟東西了本質沒有不同,現像有各種不同的時代感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愛”看不見、摸不著,為什麼心那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