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
半徑:3400千米
自轉週期:24小時37分
公轉週期:687天
衛星數:2
到太陽距離:228 000 000千米
火星是地球的近鄰,它那紅色的光芒熒熒似火,而且亮度變化較大,它在星空背景中的軌跡也令人迷惑,中國古代叫它“熒惑”。而西方的古羅馬因它的血紅色而用戰神瑪爾斯來命名它。
火星的表面一片荒涼,有點像地球上的沙漠,它的表面實際上是呈深黃棕色的。火星的大氣十分稀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佔95%),表面氣壓只有地球的0.6%,因此大氣對流交換的熱量很小,晝夜溫差很大(即使是白天,由於大氣稀薄,無法保持熱量,溫度也很少超過0度,而夜晚的溫度可以低達-123度),巨大的溫差又引起了很快的大氣對流速度,因而火星上常常颳起漫天黃沙,但由於天空背景的影響,地球上看火星顯得一片誘人的火紅。
火星的自轉軸傾角為25度,與地球差不多,因而它也有明顯的四季變化,這是它與地球最相似之處。
火星上大多數山是環形山,但比月球少。火星的環形山都相當大,其中最高的是奧林匹斯火山(這裡有一張奧林匹斯火山的照片),其錐頂高度達到26千米,是珠穆朗瑪峰的3倍多,它的基底直徑約600千米。火星上的環形山主要是隕石撞擊形成,也有其他成因,如火山形成等。
火星的兩極有極冠,北極的比南極的大,南極極冠夏季時會消失,而北極極冠則常年存在,這表明南極極冠可能是由乾冰,即二氧化碳組成的。在兩極的冰中和大氣中存在著水。
火星
半徑:3400千米
自轉週期:24小時37分
公轉週期:687天
衛星數:2
到太陽距離:228 000 000千米
火星是地球的近鄰,它那紅色的光芒熒熒似火,而且亮度變化較大,它在星空背景中的軌跡也令人迷惑,中國古代叫它“熒惑”。而西方的古羅馬因它的血紅色而用戰神瑪爾斯來命名它。
火星的表面一片荒涼,有點像地球上的沙漠,它的表面實際上是呈深黃棕色的。火星的大氣十分稀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佔95%),表面氣壓只有地球的0.6%,因此大氣對流交換的熱量很小,晝夜溫差很大(即使是白天,由於大氣稀薄,無法保持熱量,溫度也很少超過0度,而夜晚的溫度可以低達-123度),巨大的溫差又引起了很快的大氣對流速度,因而火星上常常颳起漫天黃沙,但由於天空背景的影響,地球上看火星顯得一片誘人的火紅。
火星的自轉軸傾角為25度,與地球差不多,因而它也有明顯的四季變化,這是它與地球最相似之處。
火星上大多數山是環形山,但比月球少。火星的環形山都相當大,其中最高的是奧林匹斯火山(這裡有一張奧林匹斯火山的照片),其錐頂高度達到26千米,是珠穆朗瑪峰的3倍多,它的基底直徑約600千米。火星上的環形山主要是隕石撞擊形成,也有其他成因,如火山形成等。
火星的兩極有極冠,北極的比南極的大,南極極冠夏季時會消失,而北極極冠則常年存在,這表明南極極冠可能是由乾冰,即二氧化碳組成的。在兩極的冰中和大氣中存在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