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壇》——宋代 陳洵直
峰頂侵雲法象寒,遠遊虛唱肅天官。
松吟泉漱人仙去,猶想簫聲落舊壇。
2、《遊天壇雜詩》——金代 元好問
湍聲洶洶落懸崖,見說蛟龍擘石開。
安得天瓢一翻倒,躡雲平下看風雷。
3、《天壇歸》——唐代 元稹
為結區中累,因辭洞裡花。還來舊城郭,煙火萬人家。
4、《天壇上境》——唐代 元稹
野人性僻窮深僻,芸署官閒不似官。萬里洞中朝玉帝,
九光霞外宿天壇。洪漣浩渺東溟曙,白日低迴上境寒。
因為南昌檢仙籍,馬君家世奉還丹。
1、天壇,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
2、天壇,在北京市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佔地約273萬平方米。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之場所。天壇是圜丘、祈谷兩壇的總稱,有壇牆兩重,形成內外壇,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主要建築在內壇,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中間有牆相隔。圜丘壇內主要建築有圜丘壇、皇穹宇等等,祈谷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
3、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場所,位於正陽門外東側。壇域北呈圓形,南為方形,寓意“天圓地方”。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齋宮、無樑殿、長廊、雙環萬壽亭等,還有迴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勝古蹟。
4、天壇有壇牆兩重,形成內外壇。主要建築在內壇,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祈谷壇”,用於春季祈禱豐年,中心建築是祈年殿。“圜丘壇”,專門用於“冬至”日祭天,中心建築是一巨大的圓形石臺,名“圜丘“。兩壇之間以丹陛橋相連。
5、西天門內南側建有“齋宮”,是祀前皇帝齋戒的居所。西部外壇設有“神樂署”,掌管祭祀樂舞的教習和演奏。
1、《天壇》——宋代 陳洵直
峰頂侵雲法象寒,遠遊虛唱肅天官。
松吟泉漱人仙去,猶想簫聲落舊壇。
2、《遊天壇雜詩》——金代 元好問
湍聲洶洶落懸崖,見說蛟龍擘石開。
安得天瓢一翻倒,躡雲平下看風雷。
3、《天壇歸》——唐代 元稹
為結區中累,因辭洞裡花。還來舊城郭,煙火萬人家。
4、《天壇上境》——唐代 元稹
野人性僻窮深僻,芸署官閒不似官。萬里洞中朝玉帝,
九光霞外宿天壇。洪漣浩渺東溟曙,白日低迴上境寒。
因為南昌檢仙籍,馬君家世奉還丹。
1、天壇,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
2、天壇,在北京市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佔地約273萬平方米。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之場所。天壇是圜丘、祈谷兩壇的總稱,有壇牆兩重,形成內外壇,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主要建築在內壇,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中間有牆相隔。圜丘壇內主要建築有圜丘壇、皇穹宇等等,祈谷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
3、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場所,位於正陽門外東側。壇域北呈圓形,南為方形,寓意“天圓地方”。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齋宮、無樑殿、長廊、雙環萬壽亭等,還有迴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勝古蹟。
4、天壇有壇牆兩重,形成內外壇。主要建築在內壇,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祈谷壇”,用於春季祈禱豐年,中心建築是祈年殿。“圜丘壇”,專門用於“冬至”日祭天,中心建築是一巨大的圓形石臺,名“圜丘“。兩壇之間以丹陛橋相連。
5、西天門內南側建有“齋宮”,是祀前皇帝齋戒的居所。西部外壇設有“神樂署”,掌管祭祀樂舞的教習和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