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左傳·莊公十年》成語"一鼓作氣",最早就記載於《左傳》。文中的原意是,魯國的軍隊打敗了來犯的齊國軍隊,魯莊公問謀士曹劌是什麼緣故,曹劌回答:"打仗全憑一股氣勢,擊鼓就是叫人打起精神來。第一次的鼓,氣勢最盛;第二次的鼓就差了;到了第三次,鼓敲得再響,也不能帶動兵馬的勁頭了。趁著對方不備的時候,咱們一鼓作氣打過去,怎麼會不贏呢?"這就是著名的"曹劌論戰"。春秋時期,魯國與齊國在長勺發生戰爭。當時,強大的齊國出兵攻打魯國。魯莊公決心禦敵,苦於沒有謀士,經人推薦,名不見經傳的平民百姓曹劌,被帶到了魯莊公面前。魯莊公問他有什麼辦法可以擊退齊國軍隊,曹劌回答:"這很難說,打仗全憑隨機應變,沒有一成不變的法則可以遵循。"魯莊公聽後覺得有道理,就帶著曹劌和大軍直驅長勺。魯國的軍隊到了長勺,擺好陣勢,與齊軍遙遙相對。嚴陣以待的齊軍即刻下令擊鼓進兵,全軍潮水般地湧來。魯莊公一聽對方鼓聲震天,就想叫魯軍也擂鼓對敵。曹劌馬上制止他說:"等一等,別跟他們交手。"魯莊公就下令:"不準喧嚷,不準開打。"齊國軍隊在鼓聲催促下衝了過來,卻遇到魯軍不為所動的嚴整陣容,只好退了回去。過了一會兒,齊軍又擂鼓衝鋒,魯軍仍然不動聲色,未見一人殺出來。齊軍找不到交鋒的對手,只能再次退回。這時,齊軍將士以為魯軍怯陣,只守不戰,不敢與自己交鋒。當第三次戰鼓擂響時,就有些懈怠,興趣索然地跑向魯軍。哪知此時,魯軍陣中忽然鼓聲大作,魯國將士霍地喊殺而出,刀砍箭射,毫無準備的齊軍頓時被打得七零八落,狼狽逃竄。魯軍乘勝追出齊軍三十多里,繳獲了大量的輜重和兵器。戰後,魯莊公虛心地向曹劌請教。曹劌就說了文首的那段話。魯莊公欽佩地翹起大拇指說:"你真可以說是一個精通軍事的將軍啊!"成語"一鼓作氣"流傳了下來,但它的寓意,已經由原來戰鬥開始時,擊一次戰鼓以鼓舞士氣,轉變為用以形容振奮精神,鼓足幹勁,勇往直前。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左傳·莊公十年》成語"一鼓作氣",最早就記載於《左傳》。文中的原意是,魯國的軍隊打敗了來犯的齊國軍隊,魯莊公問謀士曹劌是什麼緣故,曹劌回答:"打仗全憑一股氣勢,擊鼓就是叫人打起精神來。第一次的鼓,氣勢最盛;第二次的鼓就差了;到了第三次,鼓敲得再響,也不能帶動兵馬的勁頭了。趁著對方不備的時候,咱們一鼓作氣打過去,怎麼會不贏呢?"這就是著名的"曹劌論戰"。春秋時期,魯國與齊國在長勺發生戰爭。當時,強大的齊國出兵攻打魯國。魯莊公決心禦敵,苦於沒有謀士,經人推薦,名不見經傳的平民百姓曹劌,被帶到了魯莊公面前。魯莊公問他有什麼辦法可以擊退齊國軍隊,曹劌回答:"這很難說,打仗全憑隨機應變,沒有一成不變的法則可以遵循。"魯莊公聽後覺得有道理,就帶著曹劌和大軍直驅長勺。魯國的軍隊到了長勺,擺好陣勢,與齊軍遙遙相對。嚴陣以待的齊軍即刻下令擊鼓進兵,全軍潮水般地湧來。魯莊公一聽對方鼓聲震天,就想叫魯軍也擂鼓對敵。曹劌馬上制止他說:"等一等,別跟他們交手。"魯莊公就下令:"不準喧嚷,不準開打。"齊國軍隊在鼓聲催促下衝了過來,卻遇到魯軍不為所動的嚴整陣容,只好退了回去。過了一會兒,齊軍又擂鼓衝鋒,魯軍仍然不動聲色,未見一人殺出來。齊軍找不到交鋒的對手,只能再次退回。這時,齊軍將士以為魯軍怯陣,只守不戰,不敢與自己交鋒。當第三次戰鼓擂響時,就有些懈怠,興趣索然地跑向魯軍。哪知此時,魯軍陣中忽然鼓聲大作,魯國將士霍地喊殺而出,刀砍箭射,毫無準備的齊軍頓時被打得七零八落,狼狽逃竄。魯軍乘勝追出齊軍三十多里,繳獲了大量的輜重和兵器。戰後,魯莊公虛心地向曹劌請教。曹劌就說了文首的那段話。魯莊公欽佩地翹起大拇指說:"你真可以說是一個精通軍事的將軍啊!"成語"一鼓作氣"流傳了下來,但它的寓意,已經由原來戰鬥開始時,擊一次戰鼓以鼓舞士氣,轉變為用以形容振奮精神,鼓足幹勁,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