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淘又多
-
2 # 用心待人863
國家把清明節作為法定節假日,足以說明清明節的重要性。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多年的傳統文化,清明節延續至今是孝道的傳承與發展。。
隨著時間的發展,在形式上有所變化,但是不變的是對祖先的懷念、哀思!
清明節人們去祭拜祖先,是對於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傳承。這個拜祭不僅是對祖先的懷念,是飲食思源,是追思故人的傳統文化的提現。
隨著時間的推移,今後在形式上可能還有改進,比如不讓大範圍焚燒、紙錢和用品如何合理處理等。
清明節,能請假的可以把工作放放,回家祭祖掃墓,祭拜祖先。
-
3 # 半個南山人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傳統的掃墓祭祖,緬懷先人的節日。國家將清明節法定化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各地清明節的習俗各有不同,但共同的一點就是上香燒紙,放鞭炮。我的觀點是既然國家己經把清明節法定化,那肯定今後將永遠保留下去。人們也應該順應現代文明,對傳統的掃墓祭祀方式加以改進,保留上墳上香磕頭、上供品的傳統,去掉燒紙、燒放鞭炮的習慣改為獻花的方式。這樣既保留了優秀的傳統,也保護了環境,這其不更好!
畢竟每年發生在清明期節的火災太多,責任人輕的受罰,重的啷璫入獄,我想這也不是各位祖宗不願看到的結果吧!
清明時節祭親人
文明掃墓更覺親
燒紙燃鞭易火災
汙染環境更可怕
-
4 # 袁典Jetsen
一、既然是法定節假日了,那麼放假就回老家,該祭拜掃墓就去。尊重我們的風俗習、傳統文化。
二、假如,我是說假如哪天不是法定節假日了,也要請假回老家祭拜,請假領導不批就曠工,實在不行就辭職。這就是我對待這個事的態度。
三、儘量堅持傳統的、清明節的習慣,有些地方有放鞭炮的習慣,一定要堅持(當然要注意安全);燒冥幣,要多燒;種樹等等。我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文化的傳承是一代一代的,要儘可能的把更多的東西原本的傳給下一代。我們已經失去太多了,我們這一代、父輩那一代、下一代,已經忘記了很多東西了。
-
5 # 鍾銘聊科學
我覺得大家是不是對清明節或者對祭祖有什麼誤會?
首先,祭祖不是說迷信,是社會道德規範,這是孔子他老人家所統帥的儒家,給中國社會下的角色說明說,孩子要孝順服,祭祖其實是孝順的體現,古人父母過世要守孝三年,你當這是去搞迷信去了?
所以,不要為了反駁無神論,而想盡一切辦法去摸黑無神論。這有意義呢?難道無神論者不可以孝順麼?孝順就神學一家獨大?可我也沒見幾個西方的基督教徒有多孝順?
最後的最後,我還是來說一下清明節吧,這個節日遠比大家想象中的複雜,它在古代經歷過很多大的變故,和寒食節、上巳節攪在一起。在很多朝代,比如:唐朝,祭祖剛一結束之後就去嗨了。縱觀整個清明節的歷史,大部分是它是用來嗨的,另外兩個才是實打實的悲傷節。後來清明節把它們並了,才擁有了祭祖的核心功能。
回覆列表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在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的批准,將清明節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清明節的延續至今可謂是中華名族幾千年來孝道的傳承與發展。清明節人們去祭拜祖先,是飲食思源,是追思故人,是對於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傳承。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春秋左傳·成公十三年》劉子曰:“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祖先就被與透過武力手段平定天下同等重要的國家大事相提並論。孔子也說:“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祀之以禮。”還說:“事死如事生”。意思是說後人對於長者,生前要盡心盡力地侍奉,死後亦是要同樣盡心盡力地侍奉。
清明節從古至今都被賦予著不同尋常的意義,通常祭祀和孝道被捆綁在一起,這無疑之中也是可以體現你是不是一個看重孝道的人。
兩千五百多年的發展,給清明節注入了新時代血液的同時也賦予了新的內涵。在工作繁忙的日子裡我們抽身歸家準備好酒好菜,來到先人的面前,無論是面帶愁容還是面帶微笑,都是懷著一顆熾熱的心在悼念著往事前塵,即使陰陽兩隔,但是血液中的默契和相知還是永生永世地在流淌,只要時間不停,墳前的腳印還是依舊的。
杜牧詩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時分,放下你手頭的工作,心存孝念,回家虔誠地拜祭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