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動力變質作用形成的動力變質岩,不同學者採用不同的名稱。如,動力變質岩(Spry,1969);碎裂變質岩(王嘉蔭,1978);斷裂構造巖(孫巖等,1985;郭寶羅等,1987);碎裂巖(Higgins,1971);斷層巖(Sibson,1977);構造巖(孫巖等,1979,鍾增球等,1991)。
國內外學者對動力變質岩的分類和命名提出多種方案,研究也較深入。具有代表性的有Sibson(1977)的斷層巖的結構分類表(表6-2)。該分類表主要考慮了斷層巖的結構因素:①未固結和固結;②紊亂組構和葉理化組構;③碎斑的大小和含量;④重結晶的程度等。這一分類在國內外應用較廣。很多學者在上述分類基礎上進行了修改和完善。
紊亂組構葉理化組構未固結的斷層角礫岩 能見碎塊>30%?斷層泥 能見碎塊<30%?玻璃/脫玻化玻璃 假玄武玻璃?壓碎角礫岩碎塊>0.5 cm細壓碎角礫岩0.1 cm<碎塊<0.5 cm已固結的基質的性質顯微壓碎角礫岩碎塊<0.1 cm構造破碎強於重結晶初碎裂巖碎裂巖超碎裂巖初糜稜巖碎裂巖系列千糜巖變種糜稜巖超糜稜巖糜稜巖系列0~10%10%~50%50%~90%90%~100%基質的含量顆粒生長佔優勢?變晶糜稜巖(據Sibson,1977) 目前,在國內外有關動力變質岩(斷層巖、構造巖)的一些文獻資料中將構造(斷層)角礫岩和礫岩歸併到碎裂巖類中。Brodie等(2007)提出斷層巖分類表(表6-3)表示了這種斷層巖的分類。
在這一分類表中,將斷層巖分為固結的斷層巖和未固結的斷層巖兩類,已固結的斷層巖中分為定向構造明顯的糜稜巖類、無定向或弱定向的碎裂巖類和假玄武玻璃。糜稜巖和碎裂巖按基質含量進一步劃分為:超糜稜巖和超碎裂巖(基質含量>90%)、糜稜巖和碎裂巖(基質含量50%~90%)、初糜稜巖和初碎裂巖(基質含量<50%),其中粗粒的碎裂巖也可命名為斷層角礫岩。
未固結的富含粘土的碎裂巖為斷層泥,其中岩石角礫含量<30%。未固結的貧粘土的碎裂巖,可進一步劃分為超碎裂巖(斷層泥)、碎裂巖和初碎裂巖,它們也可命名為斷層角礫。對未固結的碎裂巖也可進一步劃分為定向和不定向的巖類。
在分析、對比、研究前人的動力變質岩(構造巖、斷層巖)分類的基礎上,本手冊提出動力變質岩的組構分類表(表6-4)。該分類表以動力變質岩組構作為其分類的基礎,基於動力變質岩的組構是區別動力變質岩與其他變質岩和鑑別各類動力變質岩的最主要特徵,而且也是動力變質岩命名的基本名稱。如具有角礫(礫)狀組構的岩石為構造角礫(礫)巖;具有碎裂組構的岩石為碎裂巖;具有糜稜組構的岩石為糜稜巖。在大多數動力變質岩石中,碎基和碎斑是動力變質岩最主要的組成部分,而碎基的數量和碎斑粒徑的大小反映了岩石經受變形作用的強度,又是該類動力變質岩進一步分類命名的依據。由於大多數動力變質岩石中的主要礦物是其原巖的礦物(如碎裂巖和糜稜巖),並且在岩石中不同程度地殘留了原巖的組構特徵。因此,在經受變形程度較輕的碎裂巖和初糜稜巖中,採用了原巖名稱和動力變質岩名稱相結合的命名原則。如碎裂花崗岩、斜長角閃質初糜稜巖。
在動力變質岩的組構分類表(表6-4)中,首先按岩石經受變形作用的性質分為脆性變形為主,和韌性變形為主的動力變質岩類,它們在組構上的主要區別是前者以無定向(或弱定向)的構造為主,而後者則以具有十分顯著的定向構造為特徵。在脆性變形為主的動力變質岩石中有未曾固結的斷層角礫和斷層泥,以及已固結成巖的具有角礫(礫)狀組構的構造角礫(礫)巖類和具有碎裂組構的碎裂巖類。在韌性變形為主的動力變質表6-4 動力變質岩的組構分類表
巖類中,具有糜稜組構的糜稜巖類是其最主要的岩石型別。在碎裂巖類和糜稜巖類中,還可按碎斑大小、碎基(或基質)含量,進一步劃分為碎裂巖、碎裂角礫岩、碎斑岩、碎粒巖、碎粉巖和初糜稜巖、糜稜巖、超糜稜巖等岩石型別。隨著變晶作用的加強,形成具有千枚狀、片狀和片麻狀構造的千糜巖、糜稜片岩和糜稜片麻岩等變晶糜稜巖類。
考慮到假玄武玻璃既可產於脆性變形的斷層帶中,也經常與糜稜巖共生產出,而將假玄武玻璃單獨列於分類表的最後一行中。
在自然界中,脆性變形和韌性變形之間具有漸變過渡的關係,形成脆-韌性和韌-脆性動力變質岩。所以,在碎裂巖類和糜稜巖類之間也有相應的過渡型別的岩石存在,它們大多屬於碎裂 糜稜巖化岩石(或初糜稜巖)這一範圍內。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faf2b2119313b07e0ef5f0de01d7912396dd8c98
由動力變質作用形成的動力變質岩,不同學者採用不同的名稱。如,動力變質岩(Spry,1969);碎裂變質岩(王嘉蔭,1978);斷裂構造巖(孫巖等,1985;郭寶羅等,1987);碎裂巖(Higgins,1971);斷層巖(Sibson,1977);構造巖(孫巖等,1979,鍾增球等,1991)。
國內外學者對動力變質岩的分類和命名提出多種方案,研究也較深入。具有代表性的有Sibson(1977)的斷層巖的結構分類表(表6-2)。該分類表主要考慮了斷層巖的結構因素:①未固結和固結;②紊亂組構和葉理化組構;③碎斑的大小和含量;④重結晶的程度等。這一分類在國內外應用較廣。很多學者在上述分類基礎上進行了修改和完善。
紊亂組構葉理化組構未固結的斷層角礫岩 能見碎塊>30%?斷層泥 能見碎塊<30%?玻璃/脫玻化玻璃 假玄武玻璃?壓碎角礫岩碎塊>0.5 cm細壓碎角礫岩0.1 cm<碎塊<0.5 cm已固結的基質的性質顯微壓碎角礫岩碎塊<0.1 cm構造破碎強於重結晶初碎裂巖碎裂巖超碎裂巖初糜稜巖碎裂巖系列千糜巖變種糜稜巖超糜稜巖糜稜巖系列0~10%10%~50%50%~90%90%~100%基質的含量顆粒生長佔優勢?變晶糜稜巖(據Sibson,1977) 目前,在國內外有關動力變質岩(斷層巖、構造巖)的一些文獻資料中將構造(斷層)角礫岩和礫岩歸併到碎裂巖類中。Brodie等(2007)提出斷層巖分類表(表6-3)表示了這種斷層巖的分類。
在這一分類表中,將斷層巖分為固結的斷層巖和未固結的斷層巖兩類,已固結的斷層巖中分為定向構造明顯的糜稜巖類、無定向或弱定向的碎裂巖類和假玄武玻璃。糜稜巖和碎裂巖按基質含量進一步劃分為:超糜稜巖和超碎裂巖(基質含量>90%)、糜稜巖和碎裂巖(基質含量50%~90%)、初糜稜巖和初碎裂巖(基質含量<50%),其中粗粒的碎裂巖也可命名為斷層角礫岩。
未固結的富含粘土的碎裂巖為斷層泥,其中岩石角礫含量<30%。未固結的貧粘土的碎裂巖,可進一步劃分為超碎裂巖(斷層泥)、碎裂巖和初碎裂巖,它們也可命名為斷層角礫。對未固結的碎裂巖也可進一步劃分為定向和不定向的巖類。
在分析、對比、研究前人的動力變質岩(構造巖、斷層巖)分類的基礎上,本手冊提出動力變質岩的組構分類表(表6-4)。該分類表以動力變質岩組構作為其分類的基礎,基於動力變質岩的組構是區別動力變質岩與其他變質岩和鑑別各類動力變質岩的最主要特徵,而且也是動力變質岩命名的基本名稱。如具有角礫(礫)狀組構的岩石為構造角礫(礫)巖;具有碎裂組構的岩石為碎裂巖;具有糜稜組構的岩石為糜稜巖。在大多數動力變質岩石中,碎基和碎斑是動力變質岩最主要的組成部分,而碎基的數量和碎斑粒徑的大小反映了岩石經受變形作用的強度,又是該類動力變質岩進一步分類命名的依據。由於大多數動力變質岩石中的主要礦物是其原巖的礦物(如碎裂巖和糜稜巖),並且在岩石中不同程度地殘留了原巖的組構特徵。因此,在經受變形程度較輕的碎裂巖和初糜稜巖中,採用了原巖名稱和動力變質岩名稱相結合的命名原則。如碎裂花崗岩、斜長角閃質初糜稜巖。
在動力變質岩的組構分類表(表6-4)中,首先按岩石經受變形作用的性質分為脆性變形為主,和韌性變形為主的動力變質岩類,它們在組構上的主要區別是前者以無定向(或弱定向)的構造為主,而後者則以具有十分顯著的定向構造為特徵。在脆性變形為主的動力變質岩石中有未曾固結的斷層角礫和斷層泥,以及已固結成巖的具有角礫(礫)狀組構的構造角礫(礫)巖類和具有碎裂組構的碎裂巖類。在韌性變形為主的動力變質表6-4 動力變質岩的組構分類表
巖類中,具有糜稜組構的糜稜巖類是其最主要的岩石型別。在碎裂巖類和糜稜巖類中,還可按碎斑大小、碎基(或基質)含量,進一步劃分為碎裂巖、碎裂角礫岩、碎斑岩、碎粒巖、碎粉巖和初糜稜巖、糜稜巖、超糜稜巖等岩石型別。隨著變晶作用的加強,形成具有千枚狀、片狀和片麻狀構造的千糜巖、糜稜片岩和糜稜片麻岩等變晶糜稜巖類。
考慮到假玄武玻璃既可產於脆性變形的斷層帶中,也經常與糜稜巖共生產出,而將假玄武玻璃單獨列於分類表的最後一行中。
在自然界中,脆性變形和韌性變形之間具有漸變過渡的關係,形成脆-韌性和韌-脆性動力變質岩。所以,在碎裂巖類和糜稜巖類之間也有相應的過渡型別的岩石存在,它們大多屬於碎裂 糜稜巖化岩石(或初糜稜巖)這一範圍內。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faf2b2119313b07e0ef5f0de01d7912396dd8c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