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雁 杜甫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 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 野鴨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孤雁不同一般,它不飲,不啄,只是一個勁地飛著,叫著,聲音裡透出:它是多麼想念它的同伴! 高遠浩茫的天空中,這小小的孤雁僅是“一片影”,它與雁群相失在“萬重雲” 間,此時此際的心情該多麼惶急、焦慮,又該多麼迷茫啊!天高路遙,雲海迷漫,將往何處去找失去的伴侶? 它望盡天際,望啊,望啊,彷彿那失去的雁群老在它眼前晃;它哀喚聲聲,喚啊,喚啊,似乎那侶伴的鳴聲老在它耳畔響;所以,它更要不停地追飛,不停地呼喚了。 雁念群之情那麼迫切,它那麼痛苦、勞累;而野鴉們是全然不懂的,它們紛紛然鳴噪不停,自得其樂。 這是一首悲傷而執著的孤雁:它不飲、不啄,只是一個勁兒飛著、叫著,追尋它的同伴。詩人同情失群的孤雁,其實也是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這首詠物詩寫於大曆初杜甫居夔州時。它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體物曲盡其妙,同時又融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堪稱佳絕。 .全詩的詩眼是(孤 ) 詩骨是(飛鳴聲念群 ) 依常法,詠物詩以曲為佳,以隱為妙,所詠之物是不宜道破的。杜甫則不然,他開篇即喚出“孤雁”,而此孤雁不同一般,它不飲,不啄,只是一個勁地飛著,叫著,聲音裡透出:它是多麼想念它的同伴!不獨想念,而且還拼命追尋,這真是一隻情感熱烈而執著的“孤雁”。清人浦起龍評曰:“‘飛鳴聲念群’,一詩之骨”(《讀杜心解》),是抓住了要領的。 次聯境界倏忽開闊。高遠浩茫的天空中,這小小的孤雁僅是“一片影”,它與雁群相失在“萬重雲”間,此時此際的心情該多麼惶急、焦慮,又該多麼迷茫啊!天高路遙,雲海迷漫,將往何處去找失去的伴侶?此聯以“誰憐”二字設問,這一問間彷彿打開了一道閘門,詩人胸中情感的泉流滾滾流出:“孤雁兒啊,我不正和你一樣悽惶麼?天壤茫茫,又有誰來憐惜我呢?”詩人與雁,物我交融,渾然一體了。清人朱鶴齡注此詩說:“此託孤雁以念兄弟也”,且詩人所思念者恐不獨是兄弟,還包括他的親密的朋友。經歷了安史之亂,在那動盪不安的年月裡,詩人流落他鄉,親朋離散,天各一方,可他無時不渴望骨肉團聚,無日不夢想知友重逢,這孤零零的雁兒,寄寓了詩人自己的影子。 三聯緊承上聯,從心理方面刻畫孤雁的鮮明個性:它被思念纏繞著,被痛苦煎熬著,迫使它不停地飛鳴。它望盡天際,望啊,望啊,彷彿那失去的雁群老在它眼前晃;它哀喚聲聲,喚啊,喚啊,似乎那侶伴的鳴聲老在它耳畔響;所以,它更要不停地追飛,不停地呼喚了。這兩句血淚文字,情深意切,哀痛欲絕。浦起龍評析說:“惟念故飛,望斷矣而飛不止,似猶見其群而逐之者;惟念故鳴,哀多矣而鳴不絕,如更聞其群而呼之者。寫生至此,天雨泣矣!”(《讀杜心解》) 結尾用了陪襯的筆法,表達了詩人的愛憎感情。孤雁念群之情那麼迫切,它那麼痛苦、勞累;而野鴉們是全然不懂的,它們紛紛然鳴噪不停,自得其樂。“無意緒”是孤雁對著野鴉時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與知己親朋相見,卻面對著一些俗客庸夫時厭惡無聊的心緒。“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王風·黍離》),與這般“不知我者”有什麼可談呢? 這是一篇念群之雁的讚歌,它表現的情感是濃摯的,悲中有壯的。它那樣孤單、困苦,同時卻還要不斷地呼號、追求,它那念友之情在胸中熾烈地燃燒,它甚至連吃喝都可拋棄,更不顧處境的安危;安雖命薄卻心高,寧願飛翔在萬重雲裡,未曾留意暮雨寒塘,詩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很高。 就藝術技巧而論,全篇詠物傳神,是大匠運斤,自然渾成,全無斧鑿之痕。中間兩聯有情有景,一氣呵成,而且景中有聲有色,甚至還有光和影,能給人以“立體感”,彷彿電影鏡頭似的表現那雲間雁影,真神來之筆。 (徐永端) 1.全詩的詩眼是(孤 ) 詩骨是(飛鳴聲念群 ) 2.頷聯“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意思是“一片孤單的雁影 ,遺失在萬里雲天中,真令人心生憐意”:“一片”、“萬重”對比,構成極大的反差,極言其“孤”;“誰憐”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詩人對孤雁的憐憫之情。頷聯兩句形象地寫出了路遠雁孤、同伴難尋的悽苦之情。 鷓鴣在溫暖的煙色荒地上面嬉戲,只見他們五彩斑斕的羽毛那麼整齊; 看它們的行動舉止,類別與平日活潑的山雞相象。 天空陰沉雨水淋漓的時候,從巴丘湖,洞庭湖東南湖邊的青草地上經過; 黃陵廟花瓣飄落,只聽鷓鴣的啼叫聲音。 身在異鄉的客人剛一聽到鳴叫,就不由自主抬起手臂,聽任淚水沾溼衣袖; 美麗的女子剛一聽到鳴叫,開口唱和一曲充滿相思情意的《山鷓鴣》,青黑色的眉毛黯然低垂。 寬闊的湘江上鷓鴣叫聲此起彼伏,同是不幸境遇的人們的情懷水乳交融; 茂密的竹林叢中深處鷓鴣尋找溫暖的巢穴,夕陽就要落山,帶來悲涼的苦意。 ————《鷓鴣》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 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 野鴨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孤雁不同一般,它不飲,不啄,只是一個勁地飛著,叫著,聲音裡透出:它是多麼想念它的同伴! 高遠浩茫的天空中,這小小的孤雁僅是“一片影”,它與雁群相失在“萬重雲” 間,此時此際的心情該多麼惶急、焦慮,又該多麼迷茫啊!天高路遙,雲海迷漫,將往何處去找失去的伴侶? 它望盡天際,望啊,望啊,彷彿那失去的雁群老在它眼前晃;它哀喚聲聲,喚啊,喚啊,似乎那侶伴的鳴聲老在它耳畔響;所以,它更要不停地追飛,不停地呼喚了。 雁念群之情那麼迫切,它那麼痛苦、勞累;而野鴉們是全然不懂的,它們紛紛然鳴噪不停,自得其樂。 這是一首悲傷而執著的孤雁:它不飲、不啄,只是一個勁兒飛著、叫著,追尋它的同伴。詩人同情失群的孤雁,其實也是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這首詠物詩寫於大曆初杜甫居夔州時。它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體物曲盡其妙,同時又融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堪稱佳絕。 .全詩的詩眼是(孤 ) 詩骨是(飛鳴聲念群 ) 依常法,詠物詩以曲為佳,以隱為妙,所詠之物是不宜道破的。杜甫則不然,他開篇即喚出“孤雁”,而此孤雁不同一般,它不飲,不啄,只是一個勁地飛著,叫著,聲音裡透出:它是多麼想念它的同伴!不獨想念,而且還拼命追尋,這真是一隻情感熱烈而執著的“孤雁”。清人浦起龍評曰:“‘飛鳴聲念群’,一詩之骨”(《讀杜心解》),是抓住了要領的。 次聯境界倏忽開闊。高遠浩茫的天空中,這小小的孤雁僅是“一片影”,它與雁群相失在“萬重雲”間,此時此際的心情該多麼惶急、焦慮,又該多麼迷茫啊!天高路遙,雲海迷漫,將往何處去找失去的伴侶?此聯以“誰憐”二字設問,這一問間彷彿打開了一道閘門,詩人胸中情感的泉流滾滾流出:“孤雁兒啊,我不正和你一樣悽惶麼?天壤茫茫,又有誰來憐惜我呢?”詩人與雁,物我交融,渾然一體了。清人朱鶴齡注此詩說:“此託孤雁以念兄弟也”,且詩人所思念者恐不獨是兄弟,還包括他的親密的朋友。經歷了安史之亂,在那動盪不安的年月裡,詩人流落他鄉,親朋離散,天各一方,可他無時不渴望骨肉團聚,無日不夢想知友重逢,這孤零零的雁兒,寄寓了詩人自己的影子。 三聯緊承上聯,從心理方面刻畫孤雁的鮮明個性:它被思念纏繞著,被痛苦煎熬著,迫使它不停地飛鳴。它望盡天際,望啊,望啊,彷彿那失去的雁群老在它眼前晃;它哀喚聲聲,喚啊,喚啊,似乎那侶伴的鳴聲老在它耳畔響;所以,它更要不停地追飛,不停地呼喚了。這兩句血淚文字,情深意切,哀痛欲絕。浦起龍評析說:“惟念故飛,望斷矣而飛不止,似猶見其群而逐之者;惟念故鳴,哀多矣而鳴不絕,如更聞其群而呼之者。寫生至此,天雨泣矣!”(《讀杜心解》) 結尾用了陪襯的筆法,表達了詩人的愛憎感情。孤雁念群之情那麼迫切,它那麼痛苦、勞累;而野鴉們是全然不懂的,它們紛紛然鳴噪不停,自得其樂。“無意緒”是孤雁對著野鴉時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與知己親朋相見,卻面對著一些俗客庸夫時厭惡無聊的心緒。“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王風·黍離》),與這般“不知我者”有什麼可談呢? 這是一篇念群之雁的讚歌,它表現的情感是濃摯的,悲中有壯的。它那樣孤單、困苦,同時卻還要不斷地呼號、追求,它那念友之情在胸中熾烈地燃燒,它甚至連吃喝都可拋棄,更不顧處境的安危;安雖命薄卻心高,寧願飛翔在萬重雲裡,未曾留意暮雨寒塘,詩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很高。 就藝術技巧而論,全篇詠物傳神,是大匠運斤,自然渾成,全無斧鑿之痕。中間兩聯有情有景,一氣呵成,而且景中有聲有色,甚至還有光和影,能給人以“立體感”,彷彿電影鏡頭似的表現那雲間雁影,真神來之筆。 (徐永端) 1.全詩的詩眼是(孤 ) 詩骨是(飛鳴聲念群 ) 2.頷聯“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意思是“一片孤單的雁影 ,遺失在萬里雲天中,真令人心生憐意”:“一片”、“萬重”對比,構成極大的反差,極言其“孤”;“誰憐”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詩人對孤雁的憐憫之情。頷聯兩句形象地寫出了路遠雁孤、同伴難尋的悽苦之情。 鷓鴣在溫暖的煙色荒地上面嬉戲,只見他們五彩斑斕的羽毛那麼整齊; 看它們的行動舉止,類別與平日活潑的山雞相象。 天空陰沉雨水淋漓的時候,從巴丘湖,洞庭湖東南湖邊的青草地上經過; 黃陵廟花瓣飄落,只聽鷓鴣的啼叫聲音。 身在異鄉的客人剛一聽到鳴叫,就不由自主抬起手臂,聽任淚水沾溼衣袖; 美麗的女子剛一聽到鳴叫,開口唱和一曲充滿相思情意的《山鷓鴣》,青黑色的眉毛黯然低垂。 寬闊的湘江上鷓鴣叫聲此起彼伏,同是不幸境遇的人們的情懷水乳交融; 茂密的竹林叢中深處鷓鴣尋找溫暖的巢穴,夕陽就要落山,帶來悲涼的苦意。 ————《鷓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