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赤壁古戰場是當年赤壁之戰發生地,現位於湖北省赤壁市西北長江之濱的南岸(位於長江中游南岸,北依武漢,南臨岳陽),是中國古代“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七大戰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戰場。
赤壁磯頭臨江懸崖上,又石刻“赤壁”二字,相傳為周瑜所書,故也有人稱此地為“周郎赤壁”,是赤壁現存最早的文化遺蹟。周郎石像,傲對長江,壯志滿懷指點江山如畫;拜風臺上,諸葛武侯羽扇輕搖,巧借東風,借出千年來震古爍今的一戰,借出一個三國鼎立的新格局;鳳雛庵下,千年紫藤、參天銀杏依舊蒼翠,當年鳳雛先生在此隱居巧連環獻計;一龍一鳳,齊聚赤壁,讓這一方土地借臥龍鳳雛雙英之勢一飛沖天,在歷史長河中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爭論】
眾說紛紜,爭論不休。據有關歷史、地理資料記載,荊楚大地稱作赤壁的有五處:漢陽、漢川、武昌、黃州和蒲圻。
漢陽之說,出於南宋時盛弘的《荊州記》。漢川之說,出於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縣圖志》。這兩處正古稱作赤壁,均非臨江,並非火燒曹操戰船之處。而武昌赤壁之說,出自北魏時酈道元的《水經注》。據考今武昌縣赤磯山,與歷史地名不符,亦非三國赤壁。
黃州赤壁,因宋代文學家蘇軾寫有前、後《赤壁賦》而聞名遐邇,譽滿神州。蘇軾於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貶官黃州,躬耕於東坡之上,自號東坡居士,因而黃州赤壁又稱東坡赤壁。此地是否火燒曹操戰船之處?據宋司馬光所著的《資治通鑑》記載,劉備敗於長坂後,用魯肅計,進駐鄂縣樊口,這時東吳大將周瑜為都督,進駐夏口,再與操遇於赤壁。赤壁初戰,曹軍不利,引次江北,爾後烏林之敗。
這說明,赤壁在今武漢之西,長江之南。而黃州赤壁在武漢之東,長江之北。可見黃州也並非三國赤壁之戰的古戰場。人們笑談蘇東坡無知,錯把黃州赤壁當作三國赤壁來懷古。但是蘇東坡把黃州赤壁誤作赤壁之戰的赤壁,也頗有一定的原因。
黃州有赤壁,黃州西去六十里有個團風鎮,又名烏林鎮。兩處地名的偶合,大概是造成訛傳的原因吧。其實詩人也寫得很明白:“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這“人道是”表明並非是作者有意認定,只不過是借題發揮而已。
真正的三國赤壁之戰的遺址是蒲圻赤壁。一千七百多年來,蒲圻赤壁雄踞長江中游,歷代軍事家、史學家和文學家對赤壁和赤壁之戰作過許多記述和詠歎。清代中葉,被人們稱為魏武子孫的偉大現實主義作家曹雪芹在他的不朽名著《紅樓夢》中,有一首《赤壁懷古》詩,詩曰: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姓名載空舟。喧闐一炬悲風冷,無限英魂在內遊。
三國赤壁古戰場是當年赤壁之戰發生地,現位於湖北省赤壁市西北長江之濱的南岸(位於長江中游南岸,北依武漢,南臨岳陽),是中國古代“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七大戰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戰場。
赤壁磯頭臨江懸崖上,又石刻“赤壁”二字,相傳為周瑜所書,故也有人稱此地為“周郎赤壁”,是赤壁現存最早的文化遺蹟。周郎石像,傲對長江,壯志滿懷指點江山如畫;拜風臺上,諸葛武侯羽扇輕搖,巧借東風,借出千年來震古爍今的一戰,借出一個三國鼎立的新格局;鳳雛庵下,千年紫藤、參天銀杏依舊蒼翠,當年鳳雛先生在此隱居巧連環獻計;一龍一鳳,齊聚赤壁,讓這一方土地借臥龍鳳雛雙英之勢一飛沖天,在歷史長河中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爭論】
眾說紛紜,爭論不休。據有關歷史、地理資料記載,荊楚大地稱作赤壁的有五處:漢陽、漢川、武昌、黃州和蒲圻。
漢陽之說,出於南宋時盛弘的《荊州記》。漢川之說,出於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縣圖志》。這兩處正古稱作赤壁,均非臨江,並非火燒曹操戰船之處。而武昌赤壁之說,出自北魏時酈道元的《水經注》。據考今武昌縣赤磯山,與歷史地名不符,亦非三國赤壁。
黃州赤壁,因宋代文學家蘇軾寫有前、後《赤壁賦》而聞名遐邇,譽滿神州。蘇軾於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貶官黃州,躬耕於東坡之上,自號東坡居士,因而黃州赤壁又稱東坡赤壁。此地是否火燒曹操戰船之處?據宋司馬光所著的《資治通鑑》記載,劉備敗於長坂後,用魯肅計,進駐鄂縣樊口,這時東吳大將周瑜為都督,進駐夏口,再與操遇於赤壁。赤壁初戰,曹軍不利,引次江北,爾後烏林之敗。
這說明,赤壁在今武漢之西,長江之南。而黃州赤壁在武漢之東,長江之北。可見黃州也並非三國赤壁之戰的古戰場。人們笑談蘇東坡無知,錯把黃州赤壁當作三國赤壁來懷古。但是蘇東坡把黃州赤壁誤作赤壁之戰的赤壁,也頗有一定的原因。
黃州有赤壁,黃州西去六十里有個團風鎮,又名烏林鎮。兩處地名的偶合,大概是造成訛傳的原因吧。其實詩人也寫得很明白:“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這“人道是”表明並非是作者有意認定,只不過是借題發揮而已。
真正的三國赤壁之戰的遺址是蒲圻赤壁。一千七百多年來,蒲圻赤壁雄踞長江中游,歷代軍事家、史學家和文學家對赤壁和赤壁之戰作過許多記述和詠歎。清代中葉,被人們稱為魏武子孫的偉大現實主義作家曹雪芹在他的不朽名著《紅樓夢》中,有一首《赤壁懷古》詩,詩曰: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姓名載空舟。喧闐一炬悲風冷,無限英魂在內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