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微笑背後的悲後有誰懂

    活動目標:

      1.透過觀看情景表演表演以及圖中的行為作出簡單的評價,並說出自己的理由。

      2.瞭解進餐過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項。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餐車,盛著熱飯和熱菜的湯鍋。

      2.人手一份早餐。

      3.圖片。

    活動過程:

      1.談話匯入活動。

      教師:(1)現在是早晨,所以我們現在是要吃早餐、午餐還是午點?

      幼兒:吃早餐。

      教師:(2)小朋友們喜歡在幼兒園裡吃早餐嗎?在幼兒園吃早餐和在家裡吃早餐有什麼不一樣呢?

      幼兒:家裡沒有這麼多的小朋友一起吃早餐,幼兒園一起吃早餐的小朋友很多,也很開心。

      教師:(3)在幼兒園裡吃飯要注意些什麼呢?(幼兒自由講述自己知道的注意事項)

      幼兒:吃飯要慢慢吃,不能說話,一說話就會噎著了。

      幼兒:如果飯菜很燙就吹一次再吃。

      幼兒:吃自己碗裡的,不能吃別人碗裡的。

      幼兒:端飯走路要慢慢走,否則會摔倒。

      (4)師小結。

      (1)教育引導幼兒觀察、理解情境1——洗乾淨的手不能再去摸別的東西。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理解情境2——遠離熱的湯鍋。

      (3)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理解情境3——吃飯的時候不能去碰旁邊的小朋友。

      3. 觀看教學圖片,對圖片中的行為進行判斷,進一步鞏固進餐的安全知識。

      教師:(1)這裡有一些小朋友,他們在吃飯。我們來看看,誰做得對,誰做得不對,為什麼?(師幼互動)

      (2)你知道吃飯的時候還要注意些什麼嗎?什麼事會發生危險,是不能做的?(師幼互動)

      4.組織幼兒吃早餐,鼓勵幼兒應用所獲得的安全知識。

      教師: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好吃的早餐,比一比看哪一個小朋友在吃早餐時最懂得注意安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你離婚了,你會選擇要孩子,還是要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