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慕容讀史

    大致來說,漢景帝腰斬晁錯是為了平息當時的七國之亂。七國之亂是因為晁錯提議漢景帝削藩觸碰了這七個諸侯的利益,七國以“清君側、誅晁錯”的名義聯合反叛引起的。

    實際上對於削藩一事,在漢景帝的父親漢文帝時,晁錯就曾多次上書,漢文帝雖然未能採納,但是非常賞識晁錯的才能。當時西漢建國時採用的是道家的思想理念治國,而晁錯自幼學習的是法家思想,後來才接受了儒家思想。漢文帝和當時身為太子的漢景帝也很贊同晁錯的建議,但是以當時的政治環境,削藩還不是時候。

    漢景帝即位後,提拔晁錯為內史,相當的寵信。後來又提升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漢景帝知道只有晁錯才是削藩的堅定倡導者和執行者,重用晁錯已經表明了漢景帝的態度。而且漢文帝時就一直為削藩一事做準備,現在準備的也差不多了,只是朝內朝外的反對聲音太大,必須找到一個機會,既能達到削藩的目的,又能堵住朝臣的口。而晁錯正是這裡面的關鍵契機。

    漢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晁錯上書《削藩策》提議削藩。漢景帝令公卿、列侯和皇族一起討論,因知道漢景帝寵信晁錯,所以沒一個人公開反對,於是漢景帝頒佈詔令削藩。各諸侯知道後,強烈反對,非常憎恨晁錯。十多天後,吳楚七國以誅晁錯為名聯合反叛。漢景帝於是和晁錯商量出兵事宜,晁錯建議漢景帝御駕親征,自己留守京城。不管晁錯處於什麼目的,他這一提議朝臣們都覺得他將皇帝置於險境,自己這個罪魁禍首卻躲到後方。大家都鄙視他這種行為。

    晁錯堅定削藩、一心為國,但是他和其他的法家人物一樣,處事太過於嚴厲,得罪了太多的人,各諸侯就不用說了,朝內像周亞夫、竇嬰,還有因自己被貶為平民的袁盎都和晁錯有仇怨。此時,袁盎透過竇嬰請求漢景帝召見,獻策說只要殺了晁錯,恢復各諸侯的封地就可以平息這場叛亂。漢景帝知道晁錯一生衷心為國,但還是決定犧牲晁錯。晁錯死了之後,校尉鄧公從前線回來,說吳楚諸侯叛亂準備了十幾年了,誅晁錯只是藉口,他們不會因為晁錯死了就停止了。隨後,漢景帝和朝臣堅定決心,團結一致,任用周亞夫和竇嬰三個月就平息了叛亂。

    要說這晁錯還真是冤,自己死在了自己奮鬥一生的削藩事業上,更諷刺的是他一死,削藩就完成了。當然這是站在晁錯的角度,對於漢景帝來說,自己籌劃多年的計劃終於實現了。他利用晁錯積極的態度奠定了削藩的基礎和時機,又利用晁錯的死堵住了朝臣們的口,各諸侯也沒有了叛亂的正當理由,又贏得了周亞夫、竇嬰這些軍方將領的支援,使大家同仇敵愾、一致對外,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所以,由此可見,晁錯的死是必然的,註定了的。

  • 2 # 流觴淺酌月

    清君側、誅晁錯。這是漢朝歷史上著名的事件。 其實罪魁禍首是因為削藩。

    當時的西漢由於分封,諸侯雄踞一方實力漸漸壯大,進而威脅到當時的朝廷。而提出“削藩”政策的正是晁錯本人,他曾經向漢景帝極力提倡削藩,致使惹怒當時各個藩王,而各藩王之中又以楚、吳兩國實力最為雄厚,所以吳王糾結了當時的各大藩國君主集體上奏“清君側、誅晁錯”。

    給晁錯扣上了“皇帝身旁的小人”的罪名,以叛亂威脅漢景帝誅殺晁錯,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七國之亂”。漢景帝無奈之下,為了平息眾藩王,只好把晁錯腰斬。這就是事情的原因。但可笑的是,晁錯屈死也並沒有阻止之後的叛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考慮長安cs75plus和榮威RX5 MAX這兩款車,想問問車友怎麼選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