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碧海藍天的封
-
2 # 使用者50348343212
其實小的時候都很期盼到春節,因為我是60後的,當時生活窮,不像現在。有的家庭一個月能吃到一,兩斤肉就不錯了,用當時的話說只求飽,不求好。因為當時是集體大鍋飯,有的連一個禮拜都吃不上一頓乾飯,不要說吃肉了,特別是到了三十多歲,也就是小孩長到十歲左右就開始討厭過年了,因為主要還是風俗習慣,去了你少不了給壓歲錢,不管過哪裡,碰到朋友,親戚或且熟人的小孩,人家一句恭喜發財你就難逃了,因為面子。另外也是喝酒,到了這家又那家,再一個就是口袋問題,富人就不談了,像現在每人一百,你口袋有多少張一百自己掂量了,當然了有錢人跟我們窮人說話的囗氣是不一樣
-
3 # 放羊小官
應該是年齡的變化,春節還是那個春節,但是想要的關注的不同了,小時候盼望著穿新衣服吃好吃的,長大了新衣服和美食無法構成吸引力,想要的無非就是假期,休閒,放鬆一下身心,畢竟大了有責任了也會累一些,春節完全可以在家裡寫寫對聯,叫上兄弟姐妹出去貼,吃午飯之前放鞭炮,還有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去紀念下死去的親人們,訴說下這一年的成長,不管是煩惱還是收穫,也祈禱未來的日子,有的時候該有的流程都是對文化的尊重,儀式感會讓我覺得這個節日不一樣
-
4 # 雞公山伯爵88734
從我開始工作以後,從我自己掙錢以後,從我辛辛苦苦一年沒攢到錢開始,家裡有嗷嗷待哺的孩子,有要衣服化妝品的老婆,有過年給買身衣服的爸媽。當自己抽的煙越來越便宜,當自己越來越不捨得買衣服,當自己不願意在外面吃飯開始,越來越討厭過年。有相同經歷的留下個贊或者補充評論下唄?我會安慰你
-
5 # Xy吃虧是福
具體記不清從什麼時候起不喜歡過年了,但是隨著年紀的增長,一年年過去,慢慢的心裡就不再喜歡過年,也許是過了25歲以後,也許是近兩年,越來越不想過年,因為心裡總覺得過年和平時的沒有什麼區別,過年反而越來越累了,因為平時上班就已經很累了,所以不想在過年的時候還讓父母那麼累,只希望他們在過年的時候開開心心健健康康的,比什麼都好,可是現在的年,沒有了小時候的快樂,沒有了可以說話的同齡人,沒有了以往的年味,可能長大了,可能是看清了這個社會,也可能是真的喜歡清淨,但不管怎麼樣,年還是要過的,要開心,即便不是為了自己,為了父母也要過好年。
-
6 # Prussia
自從十多年前父母親去世後,逢年過節對於自己來說,與平時的任何一天並沒有絲毫的區別和差異……。
春節原本只是日曆上普通平常的一個時日,只是由於被注入了某種特定的文化元素,或者說被賦予了某種特定的文化含義,因而使某些原本普通平常的時日變成了節慶日。
父母親健在時,他們對農曆春節這樣的民間重大節慶日,從來都一直非常虔誠地信守著、傳承著。比如每年臘月二十三晚上,父親會用雜糖之類的民間小食品供奉灶王爺:相傳每年臘月二十三晚上,是灶王爺向天廷玉帝稟報每家每戶是非善惡的時候,故而人們都希望灶王爺在天廷玉帝面前多多美言,然後於正月初四迎接灶王爺返回人間。母親則會提早督促我們洗滌被蓋床單,以及擦拭門窗玻璃(正月中忌諱洗滌擦拭掃除等工作);會拿出珍藏的精美漂亮的工藝花瓶,然後鄭重其事地安排家人去花市買來紅掌、蝴蝶蘭、香水百合,然後在馨香四溢、沁人心脾的馥郁芬芳中度過一個又一個大年三十晚上。
每年大年初一天亮之前,母親都會步行前往市區某香火旺盛的寺院,爭燒頭一柱香:為一家人祈禱福祿安康。回家後我們尚未起床,母親就張羅著我們一天的伙食。早點吃蒸米糕:讓我們每個人必須吃鑲嵌有大棗蜜餞的蒸糕(取諧音‘’高‘’的寓意);中飯吃炒餌塊:用頭天晚上提前切好的優質餌塊,再輔之予火腿片或是爆醃肉片,以及酸醃菜、甜醬油和事先切好的大蔥段,最後就成了軟糯可口、香氣四溢的炒餌塊;晚飯則是配以鮮綠豌豆尖和紅豔油辣椒的煮餌塊。尤其難忘的是母親年三十做的拿手菜:紅燒肘子、紅燒糖醋魚等至今記憶猶新。
後來父親母親先後駕鶴西去,昔日父母親的家庭凝聚力也從此蕩然無存。每逢農曆春節,家中再沒有昔日父母親健在時的熱鬧和喜慶;沒有了父母親的節慶日頓時失去了昔日的光彩,成為了一個個與平時並無區別和差異的普通時日。包括農曆春節大年三十、五月端午、八月中秋這類民間節慶日,彷彿都與我們無關,而是別人家的節慶日。於是,我們珍藏著昔日父母親健在時農曆春節的濃濃情愫,度過了一個又一個與平時每天並無區別和差異的農曆春節、五月端午、八月中秋。所幸我們受父母在天之靈護佑而身康體健這就足夠了:身康體健心情快樂每天都是春節,想必這比民俗傳統意義和文化概念上的春節更有價值。
回覆列表
其實也不存在不喜歡過年,畢竟過年可以休息幾天,可以和家人朋友聚一聚。
如果非說不喜歡過年的話,那就是成年開始,因為小時候過年想的是好吃好玩壓歲錢和新衣服,可是長大了這些平時都可以買,壓歲錢還要給別人,已經沒年味的感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