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坐敬亭山》唐代:李白譯文山中群鳥一隻只高飛遠去,天空中的最後一片白雲也悠然飄走。敬亭山和我對視著,誰都看不夠,看不厭,看來理解我的只有這敬亭山了。原詩《獨坐敬亭山》唐代:李白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望洞庭》唐代:劉禹錫譯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風平浪靜,猶如未磨的銅鏡。遠遠眺望洞庭湖山水蒼翠如墨,恰似白銀盤裡託著青青的田螺。原詩《望洞庭》唐代:劉禹錫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憶江南》唐代:白居易譯文江南是個好地方,那裡的風光我曾經很熟悉。春天的時候,太陽從江面升起,把江花照得比火紅,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原詩《憶江南》唐代:白居易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擴充套件資料:《獨坐敬亭山》此詩前兩句“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看似寫眼前之景,其實,把傷心之感寫盡了:天上幾隻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寥廓的長空還有一片白雲,卻也不願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在厭棄詩人。“盡”、“閒”兩個字,把讀者引入一個“靜”的境界。三、四兩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義手法,將敬亭山人格化、個性化。儘管鳥飛雲去,詩人仍沒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著幽靜秀麗的敬亭山,覺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脈脈地看著他自己。他們之間不必說什麼話,已達到了感情上的交流。“相看兩不厭”表達了詩人與敬亭山之間的深厚感情。《望洞庭》首句描寫澄徹空明的湖水與素月青光交相輝映,儼如瓊田玉鑑,是一派空靈、縹緲、寧靜的境界。表現出天水一色,玉字無塵的融和畫面。“和”字下得工煉,表現出了水天一色、玉宇無塵的融和的畫境。第三、四句詩人的視線從廣闊的湖光月色的整體畫面集中到君山一點。在皓月銀輝之下,洞庭山愈顯青翠,洞庭水愈顯清澈,山水渾然一體,望去如同一隻雕鏤透剔的銀盤裡,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詩人筆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變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美術珍品,給人以莫大的藝術享受。《憶江南》詩人別出心裁地從“江”為中心下筆,又透過“紅勝火”和“綠如藍”,異色相襯,展現了鮮豔奪目的江南春景。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筆下,從初日,江花,江水之中獲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襯的手法而形成了人們想象中的圖畫,色彩絢麗耀眼,層次豐富,幾乎無需更多聯想,江南春景已躍然眼前。題中的“憶”字和詞中的“舊曾諳”三字還說明了此詞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層次:以北方春景映襯江南春景。全詞以追憶的情懷,寫“舊曾諳”的江南春景。而此時,作者卻在洛陽。比起江南來,洛陽的春天來得晚。
《獨坐敬亭山》唐代:李白譯文山中群鳥一隻只高飛遠去,天空中的最後一片白雲也悠然飄走。敬亭山和我對視著,誰都看不夠,看不厭,看來理解我的只有這敬亭山了。原詩《獨坐敬亭山》唐代:李白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望洞庭》唐代:劉禹錫譯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風平浪靜,猶如未磨的銅鏡。遠遠眺望洞庭湖山水蒼翠如墨,恰似白銀盤裡託著青青的田螺。原詩《望洞庭》唐代:劉禹錫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憶江南》唐代:白居易譯文江南是個好地方,那裡的風光我曾經很熟悉。春天的時候,太陽從江面升起,把江花照得比火紅,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原詩《憶江南》唐代:白居易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擴充套件資料:《獨坐敬亭山》此詩前兩句“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看似寫眼前之景,其實,把傷心之感寫盡了:天上幾隻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寥廓的長空還有一片白雲,卻也不願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在厭棄詩人。“盡”、“閒”兩個字,把讀者引入一個“靜”的境界。三、四兩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義手法,將敬亭山人格化、個性化。儘管鳥飛雲去,詩人仍沒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著幽靜秀麗的敬亭山,覺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脈脈地看著他自己。他們之間不必說什麼話,已達到了感情上的交流。“相看兩不厭”表達了詩人與敬亭山之間的深厚感情。《望洞庭》首句描寫澄徹空明的湖水與素月青光交相輝映,儼如瓊田玉鑑,是一派空靈、縹緲、寧靜的境界。表現出天水一色,玉字無塵的融和畫面。“和”字下得工煉,表現出了水天一色、玉宇無塵的融和的畫境。第三、四句詩人的視線從廣闊的湖光月色的整體畫面集中到君山一點。在皓月銀輝之下,洞庭山愈顯青翠,洞庭水愈顯清澈,山水渾然一體,望去如同一隻雕鏤透剔的銀盤裡,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詩人筆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變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美術珍品,給人以莫大的藝術享受。《憶江南》詩人別出心裁地從“江”為中心下筆,又透過“紅勝火”和“綠如藍”,異色相襯,展現了鮮豔奪目的江南春景。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筆下,從初日,江花,江水之中獲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襯的手法而形成了人們想象中的圖畫,色彩絢麗耀眼,層次豐富,幾乎無需更多聯想,江南春景已躍然眼前。題中的“憶”字和詞中的“舊曾諳”三字還說明了此詞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層次:以北方春景映襯江南春景。全詞以追憶的情懷,寫“舊曾諳”的江南春景。而此時,作者卻在洛陽。比起江南來,洛陽的春天來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