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991107599858

    不得不說,我對這本書有著一種近乎偏執的感情,類似於”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麥田守望者》是傑羅姆·大衛·塞林格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該小說講述了一個16歲少年霍爾頓·考爾菲德,在聖誕節假前際因為5門功課有四門不及格被學校開除後,在極度壓抑、頹廢、矛盾中度過的幾天經歷。

    霍爾頓是出身於富裕中產階級的十六歲少年,在第四次被開除出學校之後,不敢貿然回家,隻身在美國最繁華的紐約城遊蕩了一天兩夜,住小客店,逛夜總會,濫交女友,酗酒……他看到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醜惡,接觸了各式各樣的人物,其中大部分是“假模假式的”偽君子。

    霍爾頓幾乎看不慣周圍發生的一切,他甚至想逃離這個現實世界,到窮鄉僻壤去假裝一個又聾又啞的人,但要真正這樣做,又是不可能的,結果他只能生活在矛盾之中:他這一輩子最痛恨電影,但百無聊賴中又不得不在電影院裡消磨時間;他厭惡沒有愛情的性關係,卻又糊里糊塗地叫來了妓女;他討厭虛榮庸俗的女友薩麗,卻又迷戀她的美色,情不自禁地與她摟摟抱抱。因此,他儘管看不慣世道,卻只好苦悶、彷惶,用種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安慰自己,自欺欺人,最後仍不免對現實社會妥協,成不了真正的叛逆,這可以說是作者塞林格和他筆下人物霍爾頓的悲劇所在。

    翻開這本書,你會發現“他媽的”這三個字佔據大量的篇幅,幾乎每句話都有。但我覺得這好有意思,一種發洩的快感油然而生。故事發生的背景是戰後經濟空前繁榮的美國紐約,商業社會已然成型,人人追求著“凱迪拉克“般的光鮮體面被豔羨和追求的生活,充斥著慾望、浮躁、虛偽。大概現在的中國也是這般模樣吧,整個社會都被不斷高速增長的生產力所推動著向前滾,沒有人能停下來一刻,也沒有人願意停下來。文章中有這樣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

    ”一個不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英勇地死去,一個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卑賤地活著。”

    男主人公雖然玩世不恭,但是書中以老師的口吻道出這樣一些關於教育的話題,深刻而到位:

    “那是說,只要你想學,肯學,有耐心學——你就可以學到一些你最最心愛的知識。其中的一門知識就是,你將發現對人類的行為感到惶惑、恐懼、甚至噁心的,你並不是第一個。在這方面你倒是一點也不孤獨,你知道後一定會覺得興奮,一定會受到鼓勵。歷史上有許許多多人都像你現在這樣,在道德和精神上都有過訪捏的時期。幸而,他們中間有幾個將自己彷徨的經過記錄下來了。你可以向他們學習——只要你願意。正如你有朝一日如果有什麼貢獻,別人也可以向你學習。這真是個極妙的輪迴安排。而且這不是教育。這是歷史。這是詩。”

    “只有受過教育的和有學問的人才能夠對這世界做出偉大的貢獻。這樣說當然不對。不過我的確要說,受過教育的和有學問的人如果有聰明才智和創造能力——不幸的是,這樣的情況並不多——他們留給後世的記錄比起那般光有聰明才智和創造能力的人來說,確實要寶貴得多。他們表達自己的思想更清楚,他們通常還有自己的熱情把自己思想貫徹到底。而且——最最重要的一點——他們十有八九要比那種沒有學問的思想家謙恭地多”

    “學校教育還能給你帶來別的好處。你受這種教育到了一定程度,就會發現自己腦子的尺寸,以及什麼對它最合適,什麼對它不合適。過了一個時期,你就會心裡有數,知道象你這樣尺寸的頭腦應該具有什麼型別的思想。主要是,這可以讓你節省不少時間,免得你去瞎試一些對你不合適、不貼切的思想。你惺僵就會知道你起來。”

    但是在實際中,確實很難去找到適合自己頭腦尺寸的事業,暫且用事業這個詞吧。就像霍爾頓說的,要一下子說出不喜歡什麼東西很容易,但是真正喜歡什麼東西往往卻是在做著其他事情的時候才發現。所以總是避免不了青春將要犯下的美麗的錯誤,書中採用“生活流”和“意識流”交叉寫作的方式,總能引起一些關於青春才有的共鳴。如果你有機會去讀一讀,並且在這個年紀,到時候自然能會心一笑。

    “不管怎樣,我老是在想象,有那麼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裡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賬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那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我知道這有點異想天開,可我真正喜歡乾的就是這個。我知道這不像話。”

    這就是這本小說的名字由來,也是一個青春年紀的全部夢想。所以,我們是否可以去包容它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典的成語有哪些成語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