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規定,每一個硬碟裝置最多能有 4個主分割槽(其中包含擴充套件分割槽)構成,任何一個擴充套件分割槽都要佔用一個主分割槽號碼,也就是在一個硬碟中,主分割槽和擴充套件分割槽一共最多是 4 個。對於早期的DOS 和 Windows(Windows 2000以前的版本),系統只承認一個主分割槽,可以透過在擴充套件分割槽上增加邏輯碟符(邏輯分割槽)的方法,進一步地細化分割槽。
主分割槽的作用就是計算機用來進行啟動作業系統的,因此每一個作業系統的啟動,或者稱作是載入程式,都應該存放在主分割槽上。這就是主分割槽和擴充套件分割槽及邏輯分割槽 的最大區別。我們在指定安裝引導 Linux 的 bootloader 的時候,都要指定在主分割槽上,就是最好的例證。
Linux規定了主分割槽(或者擴充套件分割槽)佔用 1 至 16 號碼中的前 4 個號碼。以第一個 IDE硬碟為例說明,主分割槽(或者擴充套件分割槽)佔用了 hda1、hda2、hda3、hda4,而邏輯分割槽佔用了 hda5 到 hda16 等 12個號碼。因此,Linux 下面每一個硬碟總共最多有 16 個分割槽。
對於邏輯分割槽,Linux 規定它們必須建立在擴充套件分割槽上(在 DOS 和 Windows 系統上也是如此規定),而不是主分割槽上。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擴充套件分割槽能夠提供更加靈活的分割槽模式,但不能用來作為作業系統的引導。
原則上/ 和/home基本上最好是要單獨掛載兩個分割槽,因為home可以看成是windows中的mydocument,自己個人資料多的話home要大一些。/小一點無所謂,據說至少2G,我也沒有試驗過。其他的諸如/tmp和/var由於活動檔案特別多,為了避免他們的檔案碎片對其他區的影響,最好他們掛一個區。最後/opt主要安裝大型軟體,如果有多餘的分割槽就給他掛一個吧。
Linux 規定,每一個硬碟裝置最多能有 4個主分割槽(其中包含擴充套件分割槽)構成,任何一個擴充套件分割槽都要佔用一個主分割槽號碼,也就是在一個硬碟中,主分割槽和擴充套件分割槽一共最多是 4 個。對於早期的DOS 和 Windows(Windows 2000以前的版本),系統只承認一個主分割槽,可以透過在擴充套件分割槽上增加邏輯碟符(邏輯分割槽)的方法,進一步地細化分割槽。
主分割槽的作用就是計算機用來進行啟動作業系統的,因此每一個作業系統的啟動,或者稱作是載入程式,都應該存放在主分割槽上。這就是主分割槽和擴充套件分割槽及邏輯分割槽 的最大區別。我們在指定安裝引導 Linux 的 bootloader 的時候,都要指定在主分割槽上,就是最好的例證。
Linux規定了主分割槽(或者擴充套件分割槽)佔用 1 至 16 號碼中的前 4 個號碼。以第一個 IDE硬碟為例說明,主分割槽(或者擴充套件分割槽)佔用了 hda1、hda2、hda3、hda4,而邏輯分割槽佔用了 hda5 到 hda16 等 12個號碼。因此,Linux 下面每一個硬碟總共最多有 16 個分割槽。
對於邏輯分割槽,Linux 規定它們必須建立在擴充套件分割槽上(在 DOS 和 Windows 系統上也是如此規定),而不是主分割槽上。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擴充套件分割槽能夠提供更加靈活的分割槽模式,但不能用來作為作業系統的引導。
原則上/ 和/home基本上最好是要單獨掛載兩個分割槽,因為home可以看成是windows中的mydocument,自己個人資料多的話home要大一些。/小一點無所謂,據說至少2G,我也沒有試驗過。其他的諸如/tmp和/var由於活動檔案特別多,為了避免他們的檔案碎片對其他區的影響,最好他們掛一個區。最後/opt主要安裝大型軟體,如果有多餘的分割槽就給他掛一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