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純母乳oula

    原文是”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譯文:樸實多於文采,就未免粗野;文才多於樸實,又未免虛浮。文采和樸實,配合適當,這才是個君子。  “質”是樸素的文質;“文”是人類自己加上去的許多經驗、見解,累積起來  的這些人文文化。但主要的還是人的本質。原始的人與文明的人,在本質上沒有兩  樣。餓了就要吃飯,冷了便要穿衣,不但人類本質如此,萬物的本質也是一樣。飲  食男女,人獸並無不同。但本質必須加上文化的修養,才能離開野蠻的時代,走進  文明社會的軌道。  所以孔子提出“質勝文則野”,完全順著原始人的本質那樣發展,文化淺薄,  則流於落後、野蠻。“文勝質則史”,如果是文化進步的社會,文化知識掩飾了人  的本質,好不好呢?孔子並沒有認為這樣就好,偏差了還是不對。文如勝過質,沒  有保持人的本質,“則史”。這個“史”,如果當作歷史的史來看,就是太斯文、  太酸了。我們要拿歷史來對證:中外歷史都是一樣,一個國家太平了一百多年以後,  國勢一定漸漸衰弱,而藝術文化,卻特別發達。藝術文化特別發達的時代,也就是  人類社會趨向衰落的時候。如羅馬鼎盛時期,建築、藝術、歌舞等等隨之漸漸發展,  到了巔峰時期,國運即轉衰微了。所以孔子說:“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這兩樣  要均衡的發展。後天文化的薰陶與人性本有的敦厚、原始的樸素氣質互相均衡了,  那才是君子之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是誰發明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