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口一塊豆腐乳

    實驗方案一:在實驗方案一的實施中,我將一隻螞蟻(代號甲)在透明塑膠管的一端,然後封住此埠,迫使螞蟻甲從另一埠去。從螞蟻甲移動開始計時,直至螞蟻甲爬出另一埠停表。透過觀得從塑膠管一端爬出塑膠管另一端,螞蟻甲用時19秒,測得塑膠管度為0.18米。所以速度v=△S/△t=0.0095m/s。用同樣方法測得另一隻螞蟻乙用時20秒,所以v=△S/△t=0.009m/s。第三隻螞蟻丙用時21秒,所以v=0.0086m/s所以螞蟻在無食物引誘的情況下,v=0.009m/s。再次以甲、乙、丙三隻螞蟻為實驗物件,但是在出處放上一些麵包屑,結果發現三者速度皆有提高。甲:t=6s,v=0.03m/s。乙:t=7s,v=0.026m/s。丙:t=8s,v=0.0225m/s。所以在由食物引誘的情況下,螞蟻爬行的平均速度為v=0.027m/s。實驗方案二:在實驗方案二的實施中,我再次以甲、乙、丙三隻蟻為實驗物件。我先將乙、丙兩隻螞蟻關在標有乙、丙記號的兩隻盒子裡,然後將螞蟻甲放在地面上一處作了標記的地方,讓它開始自由爬行。為了測量它的爬行軌跡,我手中拉了根細繩,慢慢貼在地面上,緊緊跟在螞蟻甲的後面。但是我發現螞蟻甲似乎是被細繩嚇倒了,到處亂跑,左閃右躲,時我無法跟上它的爬行軌跡。於是我將螞蟻甲放回甲盒中,讓它平靜下來,又將螞蟻乙放在地面上使其自由爬行。這次我用細線抓軌跡吸取了上次教訓。我每次在螞蟻乙移動兩秒鐘後才將細繩慢慢貼上地面,並且始終使細線貼上地面處與螞蟻乙所出位置保持兩秒的差距。結果我成功測得螞蟻乙在自由爬行中得以下資料:S=0.09m,t=10s,所以v=0.009m/s。在成功測得螞蟻乙得爬行資料後,我用同樣的方法對螞蟻甲和螞蟻丙進行實驗,測得螞蟻甲:S=0.18m,t=19s,所以v=0.0095m/s。但在測量螞蟻丙時,我又遇到了新的麻煩。螞蟻丙在地上等了半天沒動。我以為它死了,但在我近距離觀察下,發現它的觸角還在動。就在我要替換實驗物件時,螞蟻丙卻意外的開始爬行。我立即對其爬行的資料進行測量,最後我測得:S=0.13m,t=16s,所以v=0.008125m/s。這次試驗與實驗方案一比較發現:螞蟻在無食物引誘的情況下,在塑膠管中的速度與自由爬行的速度基本相同。在有食物引誘的爬行狀態下的速度要比自由爬行狀態下的速度要快。實驗方案三:在實驗方案三的實施中,我仍以甲、乙、丙三隻螞蟻為實驗物件。我照舊將丙、乙兩隻螞蟻放入丙、乙二盒之中。然後開始加熱一跟較細、長為四十釐米的金屬桿。用鐵架臺夾住沒加熱的一端,另一端下放一支點燃的蠟燭。因為熱的傳遞需要時間,所以在短時間內,加熱的一端不至於燙死一隻螞蟻,而另一端比加熱的一端要涼一些。我馬上將螞蟻甲放在鐵桿加熱的一端,同時按下秒錶。只見螞蟻甲立刻朝較涼的另一端跑去。當螞蟻甲抵達鐵桿的另一端時,我再次按下秒錶。最後得出螞蟻甲的逃生用時為十一點四三秒。所以螞蟻甲的逃生速度v=△S/△t=0.035m/s。用同樣的方法進行實驗,將實驗物件換為乙、丙兩隻螞蟻。經測得出以下資料——螞蟻乙:t=12.5s,所以v=0.032m/s。螞蟻丙:t=11.2s,所以v=0.036m/s。所以螞蟻的平均逃生速度約為0.0343m/s。得出以上螞蟻不同狀態下的速度後,我開始利用這些速度估測螞蟻巢裡我有多遠。我現在腳跟前方上食物對螞蟻進行引誘,在地一隻螞蟻抵達食物後,立即將它趕走。同時按下秒錶。後來,來了一群螞蟻。當它們抵達我跟前的食物時,我再次按下秒錶,得出那隻螞蟻逃離這群螞蟻抵達共用時331秒。因為螞蟻的逃離速度為0.0343秒,而在有食物引誘的情況下爬行速度為0.027秒。又因為回巢的距離於再次回來的距離相等(那群螞蟻時逃離的螞蟻回巢後帶來的),所以可得出逃離與回來得時間比。最後經計算得螞蟻巢在所出的位置的五米左右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機卡合約的不用了有什麼後果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