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語者034

    老子言道

    孔子說仁

    墨子兼愛

    孟子仁政

    ……以上是各自的學說核心思想。老子有《道德經》凡五千言,孔子沒有個人的作品,《春秋》《詩經》也罷《樂經》也罷,都是編撰的國史級別文獻,《論語》是後世弟子記錄的孔子言論等,墨子有《非攻》,孟子的作品多,把“仁”進行了發展,主張人性善和“民為貴”。個人覺得老子的《道德經》更重要……用現代人說法,老子的東西是哲學層面上的,可以用到萬事萬物,孔子的思想如同“耶穌愛你”,墨子的情懷是“讓世界充滿愛”,孟子一廂情願的要求統治階級愛護人民,社會和諧……大致如此。風語者原唱,點贊謝過!

  • 2 # 濟世營養師482

    老子尊重客觀規律,道法自然。

    墨子以和為貴。

    孔子和孟子注重說教。

    他們各有側重,各有貢獻,各有缺點。

  • 3 # 暢讀歷史

    書代表了諸子百家的思想,

    烽火戲諸侯,大家都聽過,主角是周幽王和褒姒。

    由於喜歡褒姒,周幽王就廢掉了正妻申後和太子宜臼,改封褒姒為後,立褒姒之子伯服為太子,

    公元前771年,申後之父申候勾結犬戎攻破鎬京,周幽王點起烽火求救,沒有引來救兵,隨後周幽王被殺於驪山,西周從此滅亡,

    眾大臣擁立宜臼為王,是為周平王。

    由於鎬京發生過地震,破舊不堪,又在戎、狄等外患的威脅之下,於是平王於即位後第二年,即公元前770年將國都遷至洛邑,開始了東周的歷史。

    申候勾結犬戎,挑戰了周天子的權威,這並不是禮崩樂壞的開始,更不是結束,僅僅是整個過程的一個插曲。

    平王東遷後,禮崩樂壞的程序加速了,周公旦建立的周制大廈,正要轟然倒塌,

    怎麼辦?

    孔子說,要挽救這個世界,需要仁愛。

    仁愛,從愛自己的父母子女開始,進而推廣到愛自己的親戚朋友,乃至整個世界。

    孔子的世界是仁愛的世界,所以君主必須是仁德之君,

    在仁德之君的統治之下,世界將不會有戰爭,不會有爾虞我詐、弱肉強食。

    可能嗎?現實在啪啪打臉,

    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是殺了自己的哥哥公子糾之後才取得國君之位,然後才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同樣是春秋五霸的晉文公,受自己的父親晉獻公迫害,在外流亡十九年;後在秦國的幫助下回國奪回君主之位,然後派人殺了當時的晉懷公,自己的侄子;

    ...

    五霸尚且如此,其餘無需多說,父殺子,子弒父,兄弟相殘,比比皆是。

    墨子說,仁愛本來就有缺陷,因為仁愛肯定有等級之分,

    你愛自己的子女勝過自己的侄子,愛自己的侄子又勝過愛自己的朋友,按照這個邏輯,你只會更愛你自己!

    所以,父殺子,子弒父,兄弟相殘,是正常的,因為每個人最愛的是自己。

    怎麼辦?要兼愛,對每個人都一樣的愛,世界才會太平。

    是嗎?更不現實,孔子的理論有周公旦的基礎,墨子的理論連根都沒有,所以消亡的最快。

    試問,你能做到愛鄰居的孩子就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嗎?不能。

    老子說,別愛不愛的了,要無為而治,不治而治,則天下就會大治。

    是嗎?是,西漢的文景之治,就是無為之治。

    但無為之治有先決條件,那就是帝國必須處於一個統一的政權之下,與民修養生息,則天下必然大治,春秋戰國顯然不行,

    大魚吃小魚,你無為試試?

    莊子說,乾脆不要愛,也不要政府,因為這些東西越有,就越亂。

    沒律法的時候沒人犯法,有律法之後,總有人鑽律法的空子,也許即是此理。

    百家爭鳴,誰勝出了?韓非子,

    一開始沒明白,老子和韓非子有什麼區別?

    老子講無為而治,意思是規章制度都建立好,世人按章辦事,政府無需作為,

    這和韓非子的觀念很像:政府把規章制度都建立好,世人按章辦事。

    區別在於,老子弱化政府的作用,韓非強調政府的作用。

    弱化政府,叫無為而治;強調政府,叫“依法治國”;

    這是韓非勝出的原因。

    採納了韓非理論的西秦,最終滅六國,並天下。

  • 4 # 88大帥哥

    我比較偏向孔子的儒家思想。老子理論比較深奧難懂,一言以蔽之就是裝、忍、讓,最終以弱勝強,以柔克剛。墨子觀點過於理想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對自己要求太高,理想太完美,踐行起來很困難。孟子和孔子是一家,是孔子第四代學生。一言以蔽之儒家思想成體系,儒家13經愽大精深。宋朝丞相趙甫對皇帝說過:我曾經用半部論語幫助先帝平定天下,今天準備用剩下的半部論語幫助皇上治理天下!論語僅是13經中之一部就如此厲害,如果把13經全都學會,那還了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電腦音箱會出現奇怪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