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阿嘛

    越王勾踐棲於會稽之上,乃號令於三軍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國子姓,有能助寡人謀而退吳者,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 這是高中語文第一冊《勾踐滅吳》中的開頭一句。對於句中“國子姓”一詞的理解,課本上的註解是“國君的同姓”。而朱東潤主編的《中國曆代文學作品選》中卻解釋為“國中的百姓”。《讀寫月報》2003年第11期廣益信箱《“國子姓”如何解釋》一文中,廣益老師認為:《勾踐滅吳》中“國子姓”的解釋,像教材中那樣直接譯為“國君的同姓”,或者如朱東潤《中國曆代文學作品選》中譯為“國中的百姓”都不夠準確,正確的理解應該為“國君的晚輩”。

    各種訓釋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而我對“國子姓”的理解卻和他們不同,現不揣淺陋,略陳管見以就教於方家。

    前邊諸多解釋疑點頗多。像課文那樣將“國子姓”解為“國君的同姓”,顯然與後面應令而出的文種身份不合。號令發出後,應號令而主動出來進諫的文種原本是楚華人,曾任楚國宛地的令官,後來才做了越國的大夫,根本就不是“國君的同姓”。當然也就更說不上“國君的晚輩”了。而如果將其注為“國中的百姓”的話,又明顯與原文前邊“乃號令於三軍”所指範圍不符。因此,這些註解都是值得商榷的。

    不管是課本也好,還是朱東潤先生的《中國曆代文學作品選》也好,抑或是《讀寫月報》的廣益老師,對“國子姓”的理解雖然具體解釋各異,但有一點卻是相同的,那就是在句意停頓上都是“國 / 子姓”。而我認為這裡的句讀應該是“國子 / 姓”。

    查《辭源》,上面收錄有“國子”的詞條,其解釋為“國子,公卿大夫的弟子。”《漢書·禮樂志》中也有“國子者,卿大夫之子弟也”的說法。國子姓,指的就是公卿大夫這一類人。課文中的句子若按此來解釋的話,勾踐號令的物件即從前面國君“父兄昆弟”等同姓的皇親國戚擴大到“公卿大夫”等異姓的貴族階層,應該說是既合邏輯,又合情理。而後來應號令而出的文種的身份恰恰也就在公卿大夫之列。

    因此,我認為此處的“國子姓”,誦讀時應該讀成“國子 / 姓”,註解也應取《辭源》上“公卿大夫的弟子”之意,引申解釋為“公卿大夫”,這樣才更符合原文的意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唐篩結果高危,寶寶不健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