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蒼狼9608
-
2 # 使用者2124103470595
抗日神劇太多太濫,佔了電視劇大部份,希望多編些反映工農兵的戲。過去的青春之歌,喜盈門,南征北戰,天仙配,西遊記等等電影看的多過隱。現在除了抗戰,愛情似乎沒題材可寫似的。可悲。
-
3 # 萬里長江20
我只承認現代京劇的精華,為什麼還要加上樣板戲三個字呢?如果加上這三字,那其它的劇種和劇目不就成了他的下腳料了,這完全不切實際的。
-
4 # 使用者3538323693790
我認為樣板戲是文革時候的產物,它的戲裡都有正反兩派的鬥爭,正派人物都是伶牙俐齒、濃眉大眼、滿面紅光……反派人物都是賊眉鼠眼、頭大腰圓、面板灰暗是那個年代的產物。我喜歡看現代劇。
-
5 # 真理實說
"樣板戲救了京劇,六七十年代,因樣板的普及,不管城市和鄉村,男女老少,都能唱幾句,可以說,家喻戶嘵。如果沒有樣板戲,完全盯在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古裝老戲上,聽戲的人越來越少。樣板戲常唱不衰。
-
6 # 羅半仙12
我透過多年觀察,戲曲頻道真的沒有多少人看。膚淺認為其原因如下:
1、比如原腔京劇,除了北京一帶上了年紀的而且是愛好者才有人看,年青人就不大喜歡了,更不說南方人不喜歡。
2、不論什麼藝術,該與時俱進的還是要有所改進,原生態雖好不是全好。比如京劇、川劇有的段子拖泥帶水口詞不清,再加之鑼鼓樂器在某些唱段同時都音高,不是特別內行就根本聽不清啥意思。
為啥不少人願意看、聽文革時期江青領導改編的樣板戲,關建是語音改革創新起了作用,八個樣板戲和不少其它話劇都採用了標準的普通話,去掉了純北京話(鼻音有點重),這樣天南海北的人都能聽懂,也喜歡唱幾段喜愛的段子。
又比如川劇為啥在全省各地市縣的劇團都消聲匿跡了,最討厭的是唱到關鍵詞句時鑼鼓震天響,震得耳朵發矇,你們說誰喜歡?
又比如喜歡黃梅戲的人相對較多,安徽之外還有人學唱或收聽,因為唱腔優雅,也沒有那些那些震耳欲聾的樂器蓋過唱詞,聽起來非常爽。
因此,如在戲曲頻道上演樣板戲,收視率應該比之前高些。
-
7 # 探尋ao
在好的戲也不能天天看,這是常識。所謂樣板即經典,它對人們的影響經久不衰。低下的作品和他比高下立見!他得到人們的普遍的肯定。
-
8 # 小臭臭vlog
時代隨著變化。不管是文化還是藝術。都在。不斷的變化。人們的眼光知識思想也在提高。不是人們不愛看了。而是隨著時代的變化。他已經變得不潮流了。
-
9 # 莫知西東373
編劇,導演不能深入人民大眾,真實的瞭解大眾的需求,按照個人喜好,想當然的拍片子,當然不對大眾的口味了!一個片子3個月就搞定,我想知道的是演員,導演體驗生活的時間有多長?想想當年的紅樓夢,水滸,三國演義,西遊記吧,現在還有廣大的市場!
回覆列表
主要世道變了,價值觀變了,追求的目標也變了!在這樣的前提下樣板戲思想內容和當今現實已經格格不入,再談沒多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