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卷大概指的就是發展模式緩慢或停滯不前沒有建設性的內部爭鬥性發展,簡單說就是肉少狼多拼個你死我活但肉卻無法有些效的被狼變得更多然後就是永無休止的惡性迴圈直到權責或利益極其不均衡時重新洗牌,那麼有人說內卷是因為人多或人口密度大,但人是消耗者更是價值創造者當人多的時候就激發了需求的經濟鏈這反而利於個體和整體的發展/創造和被創造價值都更容易(歐洲電商不發達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單個國家人少),如果把問題歸咎為人口素質努力的提高人口素質那麼這可能反而會使內卷更嚴重(詳見配圖),那麼內卷原因究竟是什麼?還是人多嗎?為什麼?歡迎回答~
回覆列表
-
1 # 真正鱷魚不哭
要談“內卷”,先要搞明白這是什麼概念:
(事實上大家往往是模模糊糊的,只是拿這個“不明覺厲”的概念說事)。
內卷化一詞源於美華人類學家吉爾茨(Clifford Geertz)《農業內卷化--印度尼西亞的生態變化過程》(Agricultural Involution: The Processes of Ecological Change in Indonesia)。根據吉爾茨的定義,"內卷化"是指一種社會或文化模式在某一發展階段達到一種確定的形式後,便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另一種高階模式的現象。這一概念最早是用來研究爪哇的水稻農業。在殖民地時代和後殖民地時代的爪哇,農業生產長期以來原地不動,未曾發展,只是不斷地重複簡單再生產。不能提高單位人均產值。
現在我們常說的“內卷化”,一般指加大投入而不能成比例的增加產出,也就是你整天念念不忘的——家長在教育方面不斷加大投入,實際上不能指望獲得可觀回報,基本上是在浪費青春。
我沒說錯吧?
但這主要是社會焦慮的原因,跟人口多少人口密度大小沒有必然聯絡。
表面上看人口壓力大確實會加劇競爭,但競爭有外向與內向之分,內卷化屬於內向競爭加劇的結果。內向競爭則是因為不敢、無力或者無法對外競爭。就好比美國近年內卷化加劇,主要是因為他們外向競爭力下降。
所以只要我們有更大國際競爭力,內卷自然會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