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觀觀山看看海

    我村有座崗,叫介子推崗,小時聽老人經常講一個故事:“火燒綿山介子推”。這崗比周圍其它的黃沙崗顯得黑,為啥,火燒的,旁邊有個廟叫介子推廟,廟裡敬的神叫介子推。

    故事是這樣的:

    大約在2500年的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後來著名五霸之一的晉文公),受到迫害流亡在外仍被追殺,追隨他的就剩介子推等幾個人。

    在一次的逃亡路上,重耳餓得昏過去了。為了保住重耳的命,介子推把自已腿上一塊肉割下來,煮成湯給重耳吃了,重耳果然大難不死,保住了性命。當得知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時,重耳大受感動。

    十三年後,重耳回到晉國即位,這就是晉文公。

    晉文公舉行了封賞大典,對追隨自己的人加官進爵,唯獨不見了介子推,原來介子推是個孝子,怕坐官後忙碌不能親自照顧自己的母親,就提前帶著母親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難忘介子推當年的 割股奉君,一定要報答他的恩情,就帶著人馬尋到綿山,但綿山又大,樹林又密,連找幾天也找不到。

    晉文公有些著急,手下有人建議道:綿山只有一個出口,他是個孝子,只要三面放火,他一定會揹著老母從這裡出來。

    結果大火過後,也沒見有人出來。晉文公忙派人搜上,才見他們母子二人抱在一起死在大樹底下。

    晉文公後悔莫及,把介子推葬在綿山之下並建祠廟。介子推死的那天,就是清明節前一天,於是下令定為“寒食節。”禁止煙火,只吃冷食。從此年年都過寒食節。

    寒食節是祭奠節日,清明節是踏青春遊節日,兩節相差一兩天,到了唐代,就慢慢地變為二節合一,流傳至今。

    老人在講故事中,也提到說山西有綿山,這裡也有綿山叫東綿山。

    資料沒查到,但本人小時就知道我們這裡也叫綿山,80年代初村裡辦了個汽水廠,註冊的牌子就叫綿山牌。解放前中原大戰老蔣和老馮還在這個綿山打過仗呢,後來到了老日在鄭州扔炸彈,城裡人往鄉下跑,就是奔著綿山來的。

    (沒人調查,沒人研究,也許是天下誰不推崇晉文公的有恩必報,和介子推的孝而建的廟?本人曾在山上撿過手雷殼,做稱錘用了幾十年,可惜後來到底丟了)

    (只是實話實說,並沒爭的意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燒羊拐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