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在對待被俘獲的太平天國將領問題上,有三種處理方式:一種是勸降而不殺,二種是勸不降而殺,三種是不勸便殺,而且殺的手段極為殘忍。其中,處理韋俊就是勸降不殺。處理陳玉成就是勸不降而殺,處理石達開便是不勸便殺。
那麼,為什麼清軍抓到陳玉成後,要勸降他,而不勸降石達開呢?陳玉成被抓的時候,太平天國已經走到了最後的階段。不過還沒有完全覆滅。還有很大一部分有生力量。這時候,清軍將領勝保極力勸說陳玉成投降,並以榮華富貴來誘惑他。清軍這樣做,其意義也是為了讓陳玉成帶個頭,從而引誘更多的太平軍將士投降。當時清軍和太平軍的交戰,已經走到了最後的關頭。如果陳玉成能投降,將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會有一大幫清軍將領跟著陳玉成學。
不過,英王陳玉成畢竟是英雄,他臨危不懼地說了一句:“大丈夫死則死耳,何饒舌也!”然後從容赴死。體現了一個革命英雄的本色和氣概,讓清軍的陰謀落空。
但是,清軍對石達開的處理方式完全一樣。當時石達開在大渡河邊被清軍圍追堵截,太平軍在突破無望,只剩下兩千人的時候,石達開為了救這兩千人的命,主動前往清營。他當然不是去投降,而是想用自己的命,把這兩千人救出來。不過,石達開想得過於天真。清軍不但立刻把他抓起來,而且也沒有放過太平軍這最後的兩千人。
清軍抓到石達開後,用非常殘忍的凌遲手段,殺害了石達開。那麼,清軍為什麼不勸說石達開投降呢?一是石達開是主動前來赴死的,不是抓住的,不存在勸降他的問題。
二是當時石達開的部隊已經全軍覆沒。如果要勸石達開投降,必然是為了引誘其他人投降。沒有什麼可引誘的,自然用不著勸石達開投降了。
三是石達開是從天京出走的一支部隊,雖然當時太平天國天京政權還在,但是,畢竟石達開的部隊,和天京政權是有很大矛盾的,勸降石達開,對於瓦解天京政權沒有太大的意義。
四是清軍實在很痛恨太平天國,抓到太平天國的將領,勸降的很少,大都是處以極刑,以之發洩自己心中的憤恨。
五是石達開是英雄,他有一股凌然的正氣,無論如何,他是不會投降的。就算勸他,也是白費力氣。
總之,清軍處理被抓住的太平軍將領,都是站在不同時期不同立場來考慮的,因此處理方式不一樣。
清軍在對待被俘獲的太平天國將領問題上,有三種處理方式:一種是勸降而不殺,二種是勸不降而殺,三種是不勸便殺,而且殺的手段極為殘忍。其中,處理韋俊就是勸降不殺。處理陳玉成就是勸不降而殺,處理石達開便是不勸便殺。
那麼,為什麼清軍抓到陳玉成後,要勸降他,而不勸降石達開呢?陳玉成被抓的時候,太平天國已經走到了最後的階段。不過還沒有完全覆滅。還有很大一部分有生力量。這時候,清軍將領勝保極力勸說陳玉成投降,並以榮華富貴來誘惑他。清軍這樣做,其意義也是為了讓陳玉成帶個頭,從而引誘更多的太平軍將士投降。當時清軍和太平軍的交戰,已經走到了最後的關頭。如果陳玉成能投降,將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會有一大幫清軍將領跟著陳玉成學。
不過,英王陳玉成畢竟是英雄,他臨危不懼地說了一句:“大丈夫死則死耳,何饒舌也!”然後從容赴死。體現了一個革命英雄的本色和氣概,讓清軍的陰謀落空。
但是,清軍對石達開的處理方式完全一樣。當時石達開在大渡河邊被清軍圍追堵截,太平軍在突破無望,只剩下兩千人的時候,石達開為了救這兩千人的命,主動前往清營。他當然不是去投降,而是想用自己的命,把這兩千人救出來。不過,石達開想得過於天真。清軍不但立刻把他抓起來,而且也沒有放過太平軍這最後的兩千人。
清軍抓到石達開後,用非常殘忍的凌遲手段,殺害了石達開。那麼,清軍為什麼不勸說石達開投降呢?一是石達開是主動前來赴死的,不是抓住的,不存在勸降他的問題。
二是當時石達開的部隊已經全軍覆沒。如果要勸石達開投降,必然是為了引誘其他人投降。沒有什麼可引誘的,自然用不著勸石達開投降了。
三是石達開是從天京出走的一支部隊,雖然當時太平天國天京政權還在,但是,畢竟石達開的部隊,和天京政權是有很大矛盾的,勸降石達開,對於瓦解天京政權沒有太大的意義。
四是清軍實在很痛恨太平天國,抓到太平天國的將領,勸降的很少,大都是處以極刑,以之發洩自己心中的憤恨。
五是石達開是英雄,他有一股凌然的正氣,無論如何,他是不會投降的。就算勸他,也是白費力氣。
總之,清軍處理被抓住的太平軍將領,都是站在不同時期不同立場來考慮的,因此處理方式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