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滴逃逃

    出自唐代詩人胡令能創作的一首詩《小兒垂釣》。

    全詩如下: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譯文如下:

    一個頭發蓬亂的小孩子正在學垂釣,側身坐在青苔上綠草映襯著他的身影。

    遇到有人問路,他老遠就招著小手,因為不敢大聲應答,唯恐魚兒被嚇跑。

    此詩描寫一個小孩子在水邊聚精會神釣魚的情景,透過典型細節的描寫,極其傳神地再現了兒童那種認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小兒垂釣》是胡令能到農村去尋找一個朋友,向釣魚兒童問路後所作。其具體創作時間未得確證。

    作品賞析

    第一、二句,“蓬頭”寫小孩的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頑皮,天真可愛。“垂綸”即題目中的“垂釣”,也就是釣魚。詩人對這垂釣小兒的形貌不加粉飾,直寫出山野孩子頭髮蓬亂的本來面目,使人覺得自然可愛與真實可信。

    後兩句中“遙招手”的主語還是小兒。當路人問道,小兒害怕應答驚魚,從老遠招手而不回答。這是從動作和心理方面來刻劃小孩,有心計,有韜略,機警聰明。小兒之所以要以動作來代替答話,是害怕把魚驚散。小兒的動作是“遙招手”,說明小兒對路人的問話並非漠不關心。

    這首七絕寫小兒垂釣別有情趣。詩中沒有絢麗的色彩,沒有刻意的雕飾,就似一枝清麗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淺易的敘述中透露出幾分純真、無限童趣和一些專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辣椒樹應該怎麼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