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Tiekt鐵鐵

    《病梅館記》與《己亥雜詩》 《病梅館記》(以下簡稱“記”)和《已亥雜詩》(以下簡稱“詩”),一文一詩,都是龔自珍在已亥年(清道光十九年)創作的。兩作主旨相近,又絕不雷同。  試比較如下:  首先看兩篇作品的共同點。“詩”和“記”談論的是共同的話題人才問題。“詩”以馬喻人,以“萬馬”表現人才眾多,“萬馬齊喑”隱喻人才受壓抑,社會一片死寂的現實。“記”則以梅喻人,以“江寧之龍幡,蘇州之鄧尉,杭州之西溪,皆產梅”暗喻人才之多,以“三百盆,皆病者,無一完者”,甚至“江浙之梅皆病”,暗喻廣大人才受到壓抑、摧殘。兩篇作品都採用了託物寓意的表現手法,委婉曲折地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態度。 兩篇作品也有很大不同。體裁及託物寓意所託之物的巨大差異不必細說。首先,單就內容看:第一,“詩”僅寫了“萬馬齊喑”的局面,而“記”則既寫了“江浙之梅皆病”的現狀,又深挖了這種現狀產生的社會根源:首先是文人畫士內心的病態標準與要求;其次是“有以文人畫士孤僻之隱明告鬻梅者”;然後是“蠢蠢求錢之民”的摧殘行為。這樣,“記”就把批判的矛頭指向了封建統治階級的思想意識。 第二,從作者寄意的物件看:“詩”把降人才的希望寄託在“天公”身上,希望“天公重抖擻”;“記”則讓自己把解救人才使其自由發展的重擔勇敢地承擔起來,“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而“甘受詬厲”。 第三,從作者的情感態度上看:“詩”表達了作者對“萬馬齊喑”局面的沉重嘆息,對風雷激盪的社會變革和不拘一格選拔任用人才的呼喚;“記”則揭露了統治階級的思想意識對人才的壓抑、摧殘,抒發了作者的憤慨痛恨,表達了以自己的個人奮鬥來解除封建束縛的願望,體現了作者“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勇於犧牲的精神。 此外,“詩”與“記”雖然都堪稱“聲情沉烈,悱惻遒上”,但因體裁不同,在表情達意上就有許多不同。(本文用以對照的詩句系《已亥雜詩》中的第125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第一次工業革命完成的標誌是什麼?怎麼樣能說它是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