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陌上雲幕

    70年代:革命年

    - 簡單的年夜飯 -

    因為倡導革命化,所以那個年代的年夜飯以白菜為主。說是最慘淡的年代也不為過。

    - 娛樂節目比較單調 -

    基本都是看樣板戲、革命歌曲、革命舞劇、革命電影、紀錄片等等,雖然形式單一了點,卻也算熱鬧。

    - 排隊給遠方的親人打電話 -

    那個年代號召知識青年下鄉,城裡的家庭大多骨肉分離,因此這個電話尤為珍貴。

  • 2 # 春風一家101

    七十年代的春節雖沒有現在物質豐富,但比現在的年味濃多了!

    我們家鄉七十年代由於推廣了雙季稻及農粳稻,生產隊分的糧食吃不了,社員就到糧站賣議價糧。生活水平還可以。那時一到臘月,人們便開始忙過年。首先為大人孩子做衣服(那時沒人賣衣服。不少人家都是請裁縫到家做,管吃喝,給工錢)。大家小戶忙著蒸米粉,水磨圓宵面,早早就曬乾裝袋,準備過年食用。特別是到了臘月二十過後,更是忙得不可開交。打掃衛生,寫春聯,採購年畫,炮竹,購置各種必需品,做豆腐,壓千張,炸豆腐果,炸圓子,殺雞鴨鵝,也有不少人家殺年豬。濃濃的年味充滿各個角落,也掛在每個人的臉上。

    到了年三十早上,孩子急不可耐地穿上新衣,高興地這家跑到那家,玩著笑著。中午,家家戶戶都不煮飯,而是燉上一鍋雞,肉,大人小孩都是大碗吃肉喝湯,吃飽為止。三十晚上吃年夜飯之前,先要貼好春聯,然後燒香點燭,放鞭炮,掛門燈。吃年飯雖沒現在菜的品種多,一般十個八個菜還是有的。一家人幾世同堂聚在一起,熱熱鬧鬧,紅紅火火!吃過年飯,大人就給孩子發壓歲錢,雖說一元幾角不算多,但孩子們卻高興得不得了!

    最熱鬧的還是大年初一早上。天還沒亮,不少人家已開門掛燈。鞭炮聲接連不斷,震耳欲聾。孩子們早早起床,穿上一身新衣,成群結隊地在挨家逐戶拜年。他們每人手中拿著一個小袋子,把拜年獲得的糖果,花生,糕等裝在裡面。很多孩子一早上跑下來,能拜滿滿一袋孑。天亮了,大人也開始挨戶拜年了。他們一般以老年一群,中年一群,青年一群,婦女一群。往往一家這群人還沒走,那群人又來了,弄得主人拿煙倒茶,應接不暇!

    那時我們這裡還有這個規矩,就是初一早上洗臉水不能倒外面,必須倒家桶內,早上不能掃地抹家,這叫聚財。不能把凳椅弄倒了,那樣很不吉利。初一不能吃蒜,因蒜和算同音,誰都不想算著過日子。必須要吃蔥,預示生活足足有餘。吃過早飯,婆婆要帶領新媳婦挨家拜年,這樣,既熟悉了村裡人,又體現了新人的禮貌修養。

    過了初一,就拉開了親戚朋友大拜年的序幕,你到我家拜年,我到你家拜年,禮尚往來,熱熱鬧鬧,同敘友情,共話未來。就這樣一般要持續到正月尾才能結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焰紋章英雄馬爾斯好用嗎馬爾斯陣容搭配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