謂語前置
一般情況下謂語是放在主語後面的,但在文言文中,有的感嘆句或疑問句,為了強調和突出謂語的意義而將它放到句首,這就是謂語前置,也叫主謂倒裝。
常見的謂語前置句有以下幾種情況:
1.疑問句中,為突出疑問的重點,謂語前置。例如:
誰與,哭者?(《禮記》)
“哭者”是主語,“誰與”是謂語,說話人為強調自己提問的部分,即“誰與”,故將其置於主語之前。翻譯時按“哭者誰與”的順序處理,譯為:哭的人是誰呀?
2.感嘆句中,謂語是感嘆的中心,為了增加感情色彩,謂語前置。
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是主語,“甚矣”是謂語,智叟以為愚公是一個十分愚蠢的人,說話時將表示程度的謂語提到了主語的前面。翻譯時按“汝之不惠甚矣”的順序處理,譯為:你實在太不聰明瞭。
3.陳述句,為突出陳述重點,謂語前置。
是誠何心哉!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
“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一句中“百姓之謂我愛也”是主語,“宜乎”是謂語,齊宣王對自己的做法感到迷惑,為了強調百姓的誤解也是有道理的,說話時故意將“宜乎”放在了主語的前面。翻譯時按“百姓之謂我愛宜乎”的順序處理,譯為:這到底是一種什麼心思呢,我確實不是吝嗇財物才拿羊換下牛的,(但是)百姓認為我吝嗇也是有道理的。
謂語前置
一般情況下謂語是放在主語後面的,但在文言文中,有的感嘆句或疑問句,為了強調和突出謂語的意義而將它放到句首,這就是謂語前置,也叫主謂倒裝。
常見的謂語前置句有以下幾種情況:
1.疑問句中,為突出疑問的重點,謂語前置。例如:
誰與,哭者?(《禮記》)
“哭者”是主語,“誰與”是謂語,說話人為強調自己提問的部分,即“誰與”,故將其置於主語之前。翻譯時按“哭者誰與”的順序處理,譯為:哭的人是誰呀?
2.感嘆句中,謂語是感嘆的中心,為了增加感情色彩,謂語前置。
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是主語,“甚矣”是謂語,智叟以為愚公是一個十分愚蠢的人,說話時將表示程度的謂語提到了主語的前面。翻譯時按“汝之不惠甚矣”的順序處理,譯為:你實在太不聰明瞭。
3.陳述句,為突出陳述重點,謂語前置。
是誠何心哉!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
“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一句中“百姓之謂我愛也”是主語,“宜乎”是謂語,齊宣王對自己的做法感到迷惑,為了強調百姓的誤解也是有道理的,說話時故意將“宜乎”放在了主語的前面。翻譯時按“百姓之謂我愛宜乎”的順序處理,譯為:這到底是一種什麼心思呢,我確實不是吝嗇財物才拿羊換下牛的,(但是)百姓認為我吝嗇也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