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花骨朵兒yang

    一週歲以內的孩子天生好奇心強,對任何東西都渴望去探究。

    一週歲以內的寶寶認知有限,他們對任何東西的接觸幾乎都要靠雙手來完成,對於食物也是充滿好奇心,不只是米飯。

    一週歲以內的寶寶喜歡抓食食物或是玩耍食物,把食物塗抹得滿身滿臉都是。個人認為:1.用手來感知食物的特性2.滿足好奇心3.寶寶不會正確使用餐具之前,對於食物的本能反應

  • 2 # 灰姑娘愛吃肉

    一歲的時候,寶寶進入手欲期。這時期孩子透過手探索外部世界,對於寶Bora說是很重要的認知時期。

    寶寶用手吃米飯是一種探索世界的行為。所以不要打擾寶寶,也不要強行把勺子塞到寶寶手裡,媽媽要耐心的陪伴寶寶和引導寶寶。

    媽媽們平常可以想一些其他的辦法幫助寶寶度過手欲期。比如媽媽可以買一袋子米,放進大箱子裡,讓寶寶在裡面玩,這樣既乾淨又可以讓媽媽省心啦。

  • 3 # 大小A的媽

    孩子的成長是有過程的!喜歡捏米,應該是到了鍛鍊手指精細動作的時候了。透過這個鍛鍊手指肌肉,為以後的畫畫寫字做準備!

    寶寶開始從鍛鍊二指捏(大拇指和食指),過度到三指捏(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媽媽可以準備些小道具,讓寶寶練。比方說水果切成小塊!軟的硬的都可以讓寶寶試試!

  • 4 # 陪我伴你

    我以為:

    當孩子在12個月時,他很難用拇指和食指捏東西;但是當孩子在1歲半前後,這項技能對他來說已經很簡單了。

    當孩子發現用手可以做神奇的事情,他就會興致勃勃的沉浸在其中。所以,1歲的孩子不僅喜歡用手捏米飯,更喜歡用手指捏起更小的物體。

    1歲的孩子手協調能力發育:1、可以捏起東西,比較喜歡小的。2、將物體放在容器裡。3、將物體從容器裡拿出來。4、能夠隨心放開不喜歡的物體。5、用手指戳東西。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雙手的協調性會提高,孩子可以更加徹底地研究遇到的各種物體。他會把東西撿起來,搖晃、拍打,或者在兩隻手之間傳來傳去。

    當孩子開始用手捏米飯時,請不要打擾他。相反,你可以在用餐的過程中給他一個勺子,讓他握在手裡玩。當孩子知道如何正確拿勺子之後,他就可以試著用勺子自己吃東西,逐漸把用手捏東西吃變為用勺子吃。

    不過,在最開始的時候,不要對他期望過高,你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很可能他會將很多食物弄到地上而不是吃到嘴裡。孩子不僅需要不斷的練習,更需要你對他的鼓勵和信心。

  • 5 # 海螺姑娘母嬰育兒

    寶寶用手捏輔食,有些包吧擔心衛生問題,給寶寶飯錢洗手就好了呀~

    其實,寶寶用手捏吃輔食的意義是非常大的:

    1. 輔食期的寶寶正處於【口腔敏感期】和【手的敏感期】

    2. 寶寶用手捏輔食送進嘴裡,可以鍛鍊手的大動作和精細動作

    3. 寶寶在口腔敏感期用嘴巴啃咬的物品種類越多,大腦接受道德刺激越多,越有利於大腦的發展。所以,寶媽給寶貝的輔食儘可能多樣化。

    4. 寶寶捏輔食的時候,輔食的形狀會發生改變。這是寶寶透過自己的力量改變外界事物的形態,是一種智慧活動。

    5. 寶寶透過探索外部事物來構建自我。意義非凡。

    還有一點:千萬不要給孩子安撫奶嘴,要讓寶寶的嘴巴嘗試多樣化的東西,寶寶才會聰明,只嘗試一樣會限制大腦的發育
  • 6 # 大夢千年10

    不然呢?你還指望她拿筷子吃嗎好像是說孩子是先用味覺感知這個世界,透過味覺建立和這個世界的聯絡,所以會不管什麼東西都喜歡放在嘴裡,我女兒一歲多很喜歡在路邊撿小石頭之類的放嘴裡嚐嚐到兩三歲就開始用手,那個時候才可怕,感覺隨時都能把家拆了

  • 7 # 窗畔聽雪

    因為一週歲的寶寶處於幼兒的感知運動發展階段,該階段的孩子只能靠感知和運動來適應外界環境。一週歲寶寶對外界的探索是透過手來進行的,他們會把東西握在手裡,把它轉來轉去,而且動作有視覺相隨,視覺與觸覺協調,從多角度來認識物體。

  • 8 # 糖豆豆的花

    這個捏飯是寶寶的天性吧,就像剛出生的嬰兒會吸奶一樣吧。一週歲的孩子,手指嫩弱,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就只能自己下手了。就是用手捏個米飯還不一定全部能吃到嘴裡呢,有時還會掉下來幾粒米,有時候還沒到嘴裡就全部掉了呢。她不光是用手去捏米飯,她吃麵條也是用手去捏,她自己好像是覺得捏起來一樣事物能放到嘴裡,對她來說很有一種成就感。每次一吃到嘴裡都高興的不得了,身體還會一縱一縱的呢。她感覺自己又長了一個本事,能用手捏飯吃了。

  • 9 # 雲鄉小芳

    可能是一週歲的小寶寶好奇心強,不會用勺子和筷子,所以就愛用手抓。我小孩我喂她吃,她也要自己抓來吃,這是一個過程,抓就抓吧,滿足一下她的好奇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疫苗除了靜脈注射口服還有其他攝入手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