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417827745205

    幾天前坐車去學校,突然聽到這很熟悉卻又記憶有些模糊的旋律,特意看了一下歌名,原來是龔玥的《父親》。聽著那歌,品味著通俗卻動人的歌詞,不由得柔和了心境,酸了眼眶。那是我小時候/常坐在父親肩頭/父親是兒那登天的梯/父親是那拉車的牛不知道有多少人小時候坐過父親的肩頭,我們那邊的小孩子基本上是都坐過的,俗稱“頂官官”。每次出門,或者是走親戚,或者是趕集,當我走不動的時候,父親就喜歡讓我坐在他肩上。而每次我都膽戰心驚地用小胳膊小手緊緊攀住父親留著寸頭的大腦袋,都說居高望遠,膽小的我卻連眼睛都不敢睜,害怕一不小心沒摟緊會掉下去,更別提享受坐肩頭的樂趣,想象什麼“登天”了。相比於危險的“頂官官”,我更喜歡窩在父親寬厚的背上。那時候人那麼小,父親的背上又安全又暖和,以堅定的姿態,撐起了兒時的我眼中的整個世界。可是轉眼間,我已經接近當年父親揹負我趕路的年紀,父親那從沒變過的寸頭,已染上了風霜之色。當年二十多歲的父親已經肩負整個家庭,而我如今卻還未自立。忘不了粗茶淡飯將我養大/忘不了一聲長嘆半壺老酒農村人吃飯不講究。大米是父親揹著自家田裡產的稻穀到磨坊打出來的,菜是地裡種有什麼就做什麼。通常一兩樣菜就要吃一整季,做法也粗糙,油多鹽味合適就是好菜。可是大家都吃得很歡快,孩子們也照常健康長大。雖說粗茶淡飯,卻是離家後最親切的念想。父親是個樂觀的人,雖說農村人家貧,卻不影響大家快樂的生活狀態。印象中父親也喜歡喝酒,卻喝的並不多,更沒有看到過他嘆氣。每次都是晚飯後抓幾把自家地裡種的花生,和爺爺一人一小酒杯,很愉快地邊喝邊聊。而今父親在外打工,也依然沒有改變樂觀的心態。這方面,父親是我永遠的榜樣,而我一直未能企及。等我長大後/山裡孩子往外走/想兒時一封家書千里寫叮囑/盼兒歸一袋悶煙滿天數星斗還未等我長到離家異鄉求學的年紀,父親已經帶著對我和弟弟成才的期盼去了遙遠的南國。那時村裡只有村長家通了電話,除了緊急事件,父親跟家裡聯絡的方式還是寫信。我還在村子裡念小學,但已經基本上能完全認識父親信中的字,給父親回信也都是爺爺奶奶口述,我執筆。遇到不會寫的字,還用拼音代替。爺爺奶奶為此還一度非常自豪,其他人寫信大都還需要去找村學裡的老師代筆呢!時過境遷,除了父親寄回家的信裡,開頭經常用的“歲月如梭”和結尾的“祝二老身體健康”之類的詞句至今還印象深刻,曾經在信中和父親有過其他哪些交流,我早已記不清了。如今村裡已家家戶戶都裝了電話,手機也幾乎人手一部,寫信已成了久遠的記憶。想念時在手機上敲出一串數字,便能千里傳音。只是電話裡聲音再清晰,終究抵不過一家人團團圓圓的歡樂,“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惆悵,依然令人斷腸。都說養兒能防老/可兒山高水遠他鄉留/都說養兒為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張口養兒防老的觀念彷彿已經是食古不化的封建餘毒,再也沒有老人忍心要求孩子留在身邊,似乎那樣做就會誤了孩子的美好前途,甚至連一聲苦一聲累,也從不願意出口。而實際上,這一代的年輕人,還有幾個能做得來農活,受得了泥地裡的辛苦。大片的土地在逐漸荒蕪,可是老人們依然為孩子竭盡全力守著能守的土地,酷暑嚴冬,不敢稍懈。古人說“好男兒志在四方”,可也說“父母在,不遠遊”方是孝道。如今農村的孩子讀書的讀書,打工的打工,在家辛苦耕耘的老父母們任勞任怨,可是養老的兒女,還有幾人能常回家看看。兒只有清歌一曲和淚唱/願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歌聲蕩氣迴腸,詞句餘音繞耳,催我淚下。父親啊,不孝兒女,累您辛苦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從專業的角度判定衛生紙原料的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