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影片好笑

    很多人一到夏天雙手就起水皰、瘙癢、脫皮,用各種方法治療,總也去不了根,每年都犯,為此煩惱不已。 這種現象比較多見,醫學上稱此為汗皰疹。其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多數人認為系非特異性面板溼疹樣反應,與個人體質、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精神因素等有關。此病特徵就是手掌、手指反覆起粟粒大小丘疹和水皰,周圍無明顯炎症,皰壁較厚,開始皰液透明,以後變混濁,2~3天后皰液自行吸收,乾涸後形成脫屑,露出粉紅色新生上皮,在手指屈伸中形成線狀皸裂,皮疹呈對稱性分佈,自覺患處瘙癢、灼痛。夏季潮熱好發,秋後可不治自愈,易反覆發作持續數年。 對於該病的預防和治療沒有特效方法,生活中要忌食辛辣、酒、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少吸或不吸菸,少用或不用鹼性肥皂、洗衣粉、洗滌靈洗手。出現水皰不要挑破,更不要撕皮。區域性治療以收斂止癢為主如:爐甘石洗劑、5%的福爾馬林或1%烏洛托品、痱子粉等。水皰明顯可用0.5%醋酸鋁溶液或5%明礬液浸泡或溼敷。瘙癢明顯者可用皮質類固醇激素製劑如去炎松、複方康納樂霜、支洛松等。如以紅斑、脫屑、皸裂為主,可用10%尿素霜、矽霜、維生素E霜、水楊痠軟膏外塗,每月1~2次。全身治療可用抗組胺藥、維生素B1、B2、A、E。若皮疹數量多、自覺症狀明顯可短程口服皮質類固醇激素如強的松,每次10毫克,每天3次,連服5~7天后症狀減輕。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5-25 01:36 中醫治療汗皰疹有何特點? 汗皰疹不僅影響手部美觀,而且常因瘙癢影響患者生活。嚴重者可繼發感染,出現手部的腫脹,疼痛。由於本病的原因尚不十分明確,所以西醫尚無滿意的療法根除之。 中醫治療本病有很久的歷史,早在明代就稱之為“螞蟻窩”。由於表現為深在水皰為主,所以應屬溼邪偏盛。中醫的治療是多方面進行的。綜合內外治療,加以飲食、情緒調理: (1)內治法 ①溼熱內盛證 掌蹠多有深在水皰,集簇成群,針尖大小,瘙癢鑽心,揩破水皰,滋水黃粘,伴舌紅苔膩,脈象滑數。治宜清熱除溼法。藥用:黃芩10g,黃連10g,蒼朮15g,陳皮 10g,茯苓10g,六一散10g(包煎),生苡仁30g,丹皮10g。水煎服,每日1劑。 ②脾虛溼盛證 掌蹠散在水皰,針尖至粟米大小,半透明狀,皰液清稀,時有瘙癢,伴舌淡水滑,脈象濡滑。治宜健脾除溼法。藥用:茯苓12g,白朮10g,澤瀉10g,白扁豆10g,車前子10g(包煎),炒苡仁60g,炒山藥30g,冬瓜皮60g。水煎服,每日1劑。 (2)外治法 根據本病以溼邪為主的特點,可用收溼斂皰法:王不留行60g,明礬30g,石榴皮30g,水煎取汁,泡洗患處,每次5分鐘,日2次。 (3)飲食療法 ①多吃有健脾除溼功效的蔬菜、水果,如山藥、甘薯、冬瓜、西瓜、赤小豆、南瓜。②少吃辛辣厚味,肥甘酒酪。 (4)其他 減少接觸肥皂、鹼、洗衣粉、洗滌靈、汽油、酒精等物;保持情懷暢達,避免七情不遂;不要用手撕脫蛻皮,以防染毒成膿。 汗皰疹和手癬、溼疹、接觸性皮炎、剝脫性角質鬆解症的鑑別 手癬俗稱鵝掌風,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患了手癬會常常感到瘙癢,手部面板還會出現丘疹、水皰、紅斑和脫屑。初起為小片,隨後損害逐漸擴大,界線清楚。時間長了,手部面板會變得粗糙、乾燥、增厚,還可伴有皸裂和出血。但是如果出現手癢、脫皮等症狀,能不能說就一定是手癬呢?當然不能,還有很多面板病都可以見到手癢、脫皮的症狀,如溼疹、汗皰疹、接觸性皮炎、剝脫性角質鬆解症等,應仔細鑑別,否則會延誤診斷和治療。 溼疹多發生在手掌心,且雙手對稱。皮損呈多形態,可見丘疹、水皰、糜爛、滲液和結痂等同時存在,常以其中二至三種為主。病情變化與季節關係密切,與飲食和休息也有一定關聯。如果雙手掌接觸水和肥皂等刺激會加重損害。真菌檢查為陰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MYFAITHS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