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梁甫長吟

      漢武帝初即位的時候,從北方匈奴投降過來的人都說,匈奴打敗了月氏,拿月氏王的頭顱骨做成大酒杯,月氏人被趕跑,對匈奴懷著強烈的仇恨。他們想攻打匈奴,但得不到別國的援助。

      當時,武帝正想消滅匈奴。聽了這話,想和月氏友好往來。但要到月氏去,必須經過匈奴,於是招募能出使月氏的人。擔任郎官不久的張騫應募出使,被武帝批准。

      不幸的是,張騫經過匈奴的時候,還是被抓住,押送到單于那裡。單于把張騫扣留下來,並且對他說:月氏在我們的西北,你們漢人怎麼能出使到那裡去?如果我們要出使到越國去,你們能讓我們去嗎?

      就這樣,張騫被匈奴扣留了十多年。匈奴給了他妻室,使他有了兒子,但張騫始終儲存了漢朝交給他的使節。

      後來,匈奴放鬆了對張騫的監視。於是,他與隨從們一起逃走,朝月氏方向前進。他們走了幾十天,來到了大宛國。大宛的國王聽說漢朝十分富足,想和漢朝往來,只是未能如願;見張騫後非常高興,問他打算到哪裡去。張騫回答說:我奉漢朝之命出使去月氏,被匈奴人封鎖了交通,如今從匈奴逃到這裡。希望大王能派人給我帶路,送我到月氏去。如果能到那裡,將來回到漢朝,漢朝將贈送給你們無數財物。

      大宛的國王聽從張騫的話,為他派出嚮導和翻譯,一直送到了康居國,康居國又派人送他到了月氏。原來,月氏遭到匈奴人的攻擊,國王被殺,大部分人西遷到了這裡,稱為大月氏。現在華人已立被殺國王的太子為國王,統治著早先就存在的大夏國而定居了下來。那裡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沒有外來的侵略,他們只想太平無事,快樂逍遙,又覺得和漢朝的距離很遠,不再有向匈奴報復的心願了。

      張騫從大月氏到大夏,始終不能得到月氏對與漢共擊匈奴之事的明確態度。他在那裡留住了一年多,就起程回國了。

    所以這次西行雖然沒有達到預期目的(聯絡大月氏人,勸說他們遷回故鄉,以便共同抗擊匈奴)。但是終於打開了西行的途徑,使處在匈奴鐵蹄下的西域各國都知道了強大的漢朝並沒有忘記他們,這對於當時和以後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最終匈奴在漢朝和西域的兩面夾擊下瓦解,所以說實際上又達到了目的。

  • 2 # 大道有李

    我認為張騫出使西域,聯絡大月氏是成功的!但我們要界定一下“成功”的定義。

    首先,成功是指為中華民族帶來了積極影響,其次才是為漢朝帶來了好處。

    張騫出使西域,是漢武帝直接下達的政治任務。意圖聯絡被匈奴打敗的大月氏,準備從東西兩線夾擊匈奴。張騫經歷千難萬險,逃脫了匈奴的監禁,終於聯絡上了大月氏。但此時,大月氏已無意復仇(儘管後來他們征服了南方的印度,建立了新的帝國)。所以,從完成政治任務的角度說,張騫顯然沒有完成漢武帝交給的任務。但是,張騫藉此打通了與西域各國的聯絡。不僅讓漢朝瞭解了西域的形勢,更為中原王朝日後經營西域奠定了基礎。歷史上的西域諸國,大部分都已劃入今天中國的版圖。如果沒有前人不畏艱辛地開拓和探險,那麼就沒有我們今天幅員遼闊的疆域。

    其次,打通西域的同時,就打開了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從漢朝經營西域開始,中原王朝就建立了對西域的好奇與親近。結合中國的地理條件,在航海技術不發達的時代,西域成為唯一聯通外部世界的通道。所以,西域的聯接讓中國得以與外界聯絡。絲綢之路,也是在此基礎上建立的。

    第三,對於張騫個人來說。他前後兩次出使西域,歷時十餘年。而且中間被匈奴兩次俘虜。但他沒有改變自己的志向,心心念念著迴歸中原。張騫身上體現的堅韌與忠誠,正是我們這個民族身上最寶貴的精神財富。而張騫也成為勇於開拓的歷史符號。因此,對於他個人來說,也是成功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同學聚會為什麼感覺人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