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研習社

    香港作為吃貨的天堂,憑藉咖哩魚丸、臭豆腐、雞蛋仔等街頭小吃,打敗巴西里約熱內盧、法國巴黎等城市,被國際旅遊網站評為全球十大街頭美食之首。

    街頭小吃不僅是香港旅遊的一張名片,還是所有香港人心中家鄉的味道,在香港眾多的街頭小吃中,咖哩魚蛋是當之無愧的無冕之王。

    香港作家馬家輝曾在他的一篇名為《初吻獻給了咖哩魚蛋》的文章裡回憶道:“成長和生活於香港,沒有什麼美食能比‘咖哩魚蛋’更普及於童年人的世界了……從我有記憶開始,彷彿地球上就有了咖哩魚蛋”。

    一、香港街頭小吃的歷史

    從十九世紀開始,香港已有路邊攤,一些人靠擺攤維持生計,許多社會底層人士靠路邊攤解決自己的生活所需。街頭小吃攤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初發展最為蓬勃,售賣的小吃種類繁多且價格便宜,深受港人歡迎。那時售賣街頭小吃的小販大多晚間出現,一條街上集結了各種不同種類的小吃攤點,由街頭排至街尾,人們把在街頭吃小吃稱為“掃街”。但由於食品衛生和佔道經營等問題,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政府重新規劃城市,開始清理街邊攤點,小販們於是尋找店鋪繼續經營,他們多集中於某一地帶,比如旺角的花園街、油麻地的廟街等。

    香港旺角小吃街)

    (香港廟街)

    二、逆襲的魚蛋——後起之秀一躍成為香港小吃代言人

    作為香港小吃界的臺柱子,咖哩魚蛋成本低廉,口感鮮美,入口Q彈,是一代代港人的心中最愛。現在香港的魚蛋多選用鰻魚、馬加魚、嘉臘魚、敏魚和五香肉等,剁碎搗爛,與地瓜粉一起攪合千捶而成,圓溜溜一顆純白,咬下一口,充滿彈性的魚肉彷彿能自己在唇齒之間跳動似的。

    雖身為香港名吃,但咖哩魚蛋的歷史並不久遠。

    它起源於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當時香港地區的街邊小吃已遍地開花,再加上香港臨海,漁業資源豐富,一些小商販為了降低成本、“廢物利用”,便把賣剩的,甚至已近變質的魚肉剁茸打爛,做成丸子,用油炸熟後淋上各式辣醬販賣。

    當時在香港街頭做熟食的小販多以潮州人為主,所以大家多稱這一新興小吃為“潮州魚蛋”。昔日這樣,現在亦是,在香港街頭舉目四望,只要是售賣魚蛋粉的店鋪,例必冠上“潮州”二字,但真實的情況是,它的店主或師傅可能根本沒去過潮州。

    最早的咖哩魚蛋,都是由小販推著車子走街串巷售賣的,蓋子一掀,鐵鍋裡冒出陣陣熱氣,飄香四溢,咖哩味勾人食慾,刺激味蕾。現在的魚蛋大多是從批發市場購買的半成品,想要出奇制勝,留住食客,就要靠各式各樣的調味料。

    凡以魚蛋揚名的排檔食肆,都有著自己的獨門蘸醬,因此,從各種配料的精細選擇,到彼此香味的相生相剋、調諧襯托,都是有意識組合的結果。甚至可以說,每一款備受稱讚的蘸醬背後,都有著研發經年、倒掉無數試驗醬的歷程。其中的微妙之處猶如參悟人生的過程——人只有對自身有著深刻認識之後,理性之美才會呈現。所以在古語裡面,“味道”又有體察道理的意思。有了蘸醬的映襯,人們在魚蛋面前更難以把持住自己,港人對魚蛋的消費已經到了依賴的程度。

    寸土寸金的香港,店鋪租金貴得嚇人,但有的時候,廉價的魚蛋卻可以作為租金計價的單位。十餘年前有人統計,香港人每天要吃掉55噸魚蛋,大約是375萬顆,60多萬串。如果說每串魚蛋5元左右,每串上又有5~6顆魚蛋,按香港700萬人口計算,每十個香港人中,就會有一個每天至少吃一串,也就是說,每人每天至少吃半顆;隨著內地赴港旅遊的人不斷增多,咖哩魚蛋的消費量只增不減。

    參考文獻:

    《趣味導遊知識》編輯部:《趣味導遊美食知識》,旅遊教育出版社,2015年1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845的手機,螢幕6.5以上,電池4500以上的可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