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182117045003

    當化合價比較多的時候可以根據反應強度來判斷。

    鐵有0價Fe,2價FeO,8/3價Fe3O4,3價Fe2O3,4價FeO2,6價FeO3。(注意,四氧化三鐵其實是氧化鐵和三氧化二鐵的混合物)所以一般只說2和3價。

    區別就在於氧元素。

    而鐵的價電子層為4s2—3d6。失去電子的難度為

    d層失去第1個,進入一個活潑狀態,A

    然後s層失去第1個,稍微活潑狀態,B

    很快s層失去第2個,進入第一次穩定狀態。C

    然後需要更難的條件才會失去d層第2個,再次進入活潑狀態,D

    難的條件失去d層第3個,更加活潑狀態,E

    較難條件失去d層第4個,超級活潑狀態,F

    較難條件失去d層第5個,究極活潑狀態,G

    一般難度條件失去d層第6個,進入第二次穩定狀態。H

    只用考慮B和C,2價和3價。

    這裡C是最為穩定的狀態,也就是氧化鐵。換言之,鐵包括鐵的氧化物,很容易轉變為氧化鐵,所以鐵容易生鏽。

    鐵和氧氣反應,優先生成穩定的氧化鐵,這個過程不需要燃燒,不需要加熱,反應時間長。也就是生鏽。

    如果鐵和純氧在密閉容器中燃燒,出現氧化亞鐵和氧化鐵的混合物,也就是四氧化三鐵。

    如果大量的鐵在氧氣在超高溫反應,反應產物就只剩下不穩定的氧化亞鐵。

    這個過程溫度越來越高,氧氣越來越少,產物越來越不穩定。

    氧化亞鐵很容易向氧化鐵轉變,形成四氧化三鐵。

    所以判斷生成哪種鐵的氧化物,要看反應趨勢如何。

    在不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的情況下,鐵的化合價不變,比如2價鐵和鹽酸反應還是2價,3價還是3價。

    O和S,N,F,Cl,Br,高錳酸根,三價鐵效果都類似,稱之為氧化性,它們都可以奪走鐵的電子,使其往氧化鐵方向轉變。

    相反的H以及金屬單質,都可以提供電子,稱之為還原性,使其往鐵的方向轉變。

    C,CO,亞鐵,等中間派,即可以氧化,又

    可以還原。

    所以氧化亞鐵和氧化物反應,必然生成氧化鐵,和還原物反應,必然生成單質鐵。

    而氧化鐵只能和還原物反應,生成氧化亞鐵或者單質鐵。

    鐵只能和氧化物反應,生成氧化亞鐵,四氧化三鐵,或者氧化鐵。

    0價鐵~2價鐵~3價鐵

    被氧化~可氧可還~被還原

    穩定~不穩定~穩定

    容易~困難~容易

    —————————————

    歸納一下

    氧化反應:

    鐵和氧反應,一般為氧化鐵,燃燒為四氧化三鐵,高溫缺氧為氧化亞鐵。

    鐵和酸反應,二價鐵。

    氧化亞鐵和氧反應,一般生成氧化鐵,氧氣不足為四氧化三鐵。

    氧化亞鐵和酸反應,二價鐵。因為氧比鐵更優先,鐵只能剩下。

    氧化鐵不能再往上氧化了。

    氧化鐵和酸反應,三價鐵。同理氧比鐵更優先。

    還原反應:

    鐵不能再往下還原了。

    氧化亞鐵和C或者H反應,還原為鐵。

    氧化亞鐵和CO反應,還原為鐵。

    氧化鐵和C或者H反應,一般還原為鐵,很缺C和H才會還原為氧化亞鐵。

    氧化鐵和CO反應,還原為四氧化三鐵和氧化亞鐵。因為CO的還原性要差點。

    金屬和金屬氧化物一般不和鹼反應。

    更簡單的規矩:鐵越多,產物中的鐵原子也越多,每個鐵原子佔有的氧原子就越少。

    氧化亞鐵裡,一個Fe只能分到一個O;

    氧化鐵裡,一個Fe可以分到一點五個O。

    氧化物越多,氧化性越強,氧化效果也越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松針土能直接種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