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凡句濁流見紅

    乾隆的優越感來自哪裡,恐怕只有他自己真正清楚。不過,咱們可以試著猜測一下。

    首先,乾隆祖上是從窮山惡水裡,經歷了千辛萬苦,最後從朱家子孫手裡奪了天下。這裡面的過程應該或多或少會對他的優越感的形成產生一定的影響。一窮二白的遊獵部族,最終打敗了高高在上的擁有各種先進武器的農耕民族,拋開其中具體的時代背景,僅僅從結果看,也難怪乾隆打心底裡看不起這些“奇技淫巧”,雖然看起來很感興趣。

    其次,乾隆所處的時代也賦予他的優越感以“堅實”的後盾。作為中國近代最後一個盛世的皇帝,優越一下,似乎也並無不可。當然了,如果只是想體驗一下“優越感”,也沒人會說啥,但是,他似乎是真的覺得一切都是那麼的OK,就不免令人懷疑他是不是太過狂妄了。

    最後,“高處不勝寒”用來形容如同孤家寡人的皇帝是再恰當不過了。既然乾隆喜歡優越感,做臣子的也不好拂了皇帝的面子,當然是撿好聽的講了。這在一定程度也妨礙了乾隆對自己以及國家形勢的判斷。

    說到這其中的哲學基礎,咱們就牽強附會幾句。首先是先祖的發家史讓乾隆陷入了經驗主義、教條主義的窠臼。其次是乾隆對於時代的發展缺乏長遠的目光和應有的敏感,滑向了享樂主義的深淵,不可自拔,以至於喪失了奮鬥目標。最後是乾隆對於自身修養的重視程度不夠,漸漸地養成了目空一切、妄自尊大的個性,雖然這是所有皇帝都不可避免的。

    總結起來就是,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二,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三,與時俱進,奮勇爭先是永不改變的自強之路。

  • 2 # 鵝說天下

    感謝邀請,其實這個問題也很好理解的。在1793年時,英國剛失去了他最大的海外殖民地北美,也就是後來的美國,爭需尋找新的貿易伙伴,而美國呢,也剛建國不久,法國呢,搞資產階級革命。而當時的中國,正值乾隆盛世。馬戛爾使團提出的請求,可不是為了我中華民族的利益,而是為了他大不列顛的利益,這一點,請務必搞清楚。

    從我們今天所站的角度來說,沒有答應請求是一種重大的決策失誤,因為這個決定造成了我們技術和武器方面的落後,沒有發現世界上出現的新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所以才會有後來的百年恥辱。

    可對於當時的清政府來說,這個請求並沒有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自從秦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後,其實整個中國是一個自成一體的經濟體,自給自足,什麼都不缺,所以即使有後來的改朝換代、戰亂分裂,可整個封建體系是一直延續的,而且這個經濟體一直都是在執行的,積累了大量的財富,沒有必要和英國有過多的貿易往來。

    更何況經過幾千年的財富積累,我們的等價交換物是黃金白銀和銅板,這本身就很有價值。我們不缺錢,為了保護這種經濟體的正常執行,乾隆帝理所當然的會拒絕。如果乾隆帝有優越感,那也是理所應當,在當時,大清的財富和國力都是世界上最鼎盛的,天朝上國當之無愧,有優越感很奇怪嗎?就跟現在對比那些處在飢餓戰亂中的人,我們會覺得自己很幸運一樣。實屬正常。

    站在乾隆帝的立場上,他當然會為國家的利益考慮,沒有好處的事情有啥乾的必要呢。至於後面的鴉片戰爭,那也是其它國家覬覦我們的財富,想搶我們的財富罷了。就是當時乾隆帝答應了馬戛爾尼使團的請求,你以為那些資本主義國家就不會發動戰爭?想得太天真了。

  • 3 # 明貞

    是文化傳承反動和自私迷惑的一面,抑制了人的審美和判斷力的進階,造成了清初虛幻的盲目自信,埋下中華沒落的隱患,近代備受摧殘和汙辱。在深重的苦難中不是毀滅就是覺醒,好在我們覺醒了,從靡爛的腐朽文化中透徹出來,成就美好未來。

  • 4 # 老劉雜談2017

    乾隆所處的時代,中國是世界最強,而這些都是在程朱理學基礎上建立的中央集權的農業國家創造的。在他眼裡三綱五常,宗族禮法就是這個社會的思想基礎,有了這個基礎就有了當時最強之中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女生一直不要臉的纏著男朋友,我不知道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