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275266379434

    仰光已經不是首都了。

    現在的首都:彬馬那

    彬馬那(Pyinmana),又譯作彬文那或平蠻,位於緬甸中部的山區,在曼德勒南250公里,錫當河上游右岸。距離仰光以北390公里,是緬甸的新首都。人口2萬餘。周圍產甘蔗、芝麻等。有製糖廠。仰光-密支那鐵路透過,另有鐵路支線西北通向石油開採中心稍埠。彬馬那原為緬甸第三大城市,曾是緬甸民族英雄昂山(現今被軍政府軟禁的反對派領導人翁山蘇姬的父親)發動獨立戰爭的軍事要衝及共產游擊隊大本營,亦是前首都仰光與北方大城市曼德勒之間的一個山區貿易城鎮,但緬甸軍政府在事前毫無徵兆下,突下令多個部門在2005年11月6日一天內搬遷。資訊部長覺山將軍翌日才對外證實已經遷都。

    政府訊息稱,新政府建築群位處一個山谷中,佔地約10平方公里,附近被山脈和茂密的樹林包圍,離最近的城鎮也有30公里。根據藍圖,它建成後將包括有總理官邸、議會大樓、機場、醫院、中型水力發電站、Golf球場、酒店,以及40幢各可容納500名官僚的大樓,供各部門使用。另還有一個軍事大樓,內設軍方總部和地堡。

    根據BBC的報導,其實緬甸軍政府在過去幾年間已開始特別關照這地區,並於約12個月前大規模的建設開始。所以,相信緬甸軍政府早在數年前已開始籌劃這個遷都計劃,只是並未有對外公佈。

    遷都的目的

    根據報導,緬甸政府遷都的目的,相信主要是因為該地相對位於海旁的仰光較有利防範海路進侵,及控制欽族(Chin)、克倫族(Karen)、卡雅族(Kayah)和撣族(Shan)等勢力強大的少數民族。據BBC的報導,遷都時所有人都不可以帶家眷前往,許多未婚的單身漢也被軍政府下令遷住該地。

    目的補充:眾說紛紜的遷都之因

    不少分析人士認為,遷都是由於緬甸軍政府有鑑於伊拉克遭美國軍事進攻的教訓;也有說遷都中部有利於加強政府對邊境地區少數民族的控制;還有列舉緬甸歷史上尤其是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貢榜王朝時期曾多次遷都的例證,認為遷都是一種傳統,不足為奇;更有人認為緬甸上層自古以來直到奈溫時期都相信占卜,這次遷都是由於緬甸軍政府高層領導人聽從了占卜者“遷都以避凶趨吉”的建議。

    以上“解謎”都有其由來,而且不能完全排除在緬甸軍方上層人士中有這些想法和考慮。不過在我看來,恐怕這些都還不足為據。

    “美國襲擊說”缺乏可靠可信的依據。儘管布什政府也曾指責緬甸政府是“暴政的前哨”,但主要是針對緬甸國內的所謂民主和人權問題。緬甸畢竟不是伊拉克,美國既沒有合適的藉口,也不可能不考慮多方面的關係。在應對北韓、伊拉克、伊朗等這些讓他最關注而又最感到頭痛的問題難以解決的情況下,很難設想美國會再對一個於自己和國際社會完全不構成威脅的聯合國成員、東盟成員以及與中國、印度關係友好的國家開戰。從軍事上分析,美、緬的軍事力量和軍事技術對比極為懸殊,如果美國真要打緬甸,那麼美軍襲擊彬馬那這樣一個人口稀少且孤立的城市,要遠比攻擊仰光這樣一個有數百萬人口的大城市,不知要容易多少。更何況傷及無辜平民是當代戰爭中的大忌。

    至於“控制邊境少數民族說”,則沒有充分考慮到當代緬甸民族問題的解決,並不在於首都的位置,而主要在於政策。何況現在緬甸民族關係上的形勢有利於軍政府,政治解決已明顯地成為緬甸解決民族問題的不可逆轉的大趨勢。

    而“占卜說”則忽略了這樣一個現在已經清楚了的事實,即對軍政府高層來說,“遷都”並非是2005年的“突發奇想”,緬甸軍政府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在彬馬那悄悄地建設各種設施,在為遷都做著秘密的準備。

    導致軍政府在2005年突然宣佈遷都的一個因素,也許是近年來仰光連續發生的爆炸事件,特別是2005年5月7日一天內發生了三次爆炸事件,造成11人死亡,162人受傷。可能正是在爆炸的刺激下,本來就已準備遷都的軍政府感到了“遲遷不如早遷好”。如果事情真是如此,“遷都之謎”也就不難解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猜測一下,巴黎聖母院著火的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