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飛貓飛貓飛貓
-
2 # lxqzjk
這樣看具體情況的,不能一概而論,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都是成年人了,要有責任感,對自己做出的決定是要負責任的,畢竟離婚對雙方都是有傷害的,應三思而行
-
3 # 看見美好hh
如果你想放棄,就先要想好孩子的歸屬!婚姻並不是兩個人的事,還要為孩子們想想!
如果你有足夠的能力養活孩子,保證能給孩子們比現在更好的生活,那你可以選擇放棄!如果想把孩子留給爸爸,自己選擇離開,你是解脫了!那孩子以後的生活可想而知!
如果沒有孩子,你可以想怎樣就怎樣!婚姻中誰離開誰都能活!
婚姻中又哪有那麼多歲月靜好,生活從來都不容易!
雖然老人們都說勸合不勸離,但其實硬要勸和,反倒是禍害無窮。
從孩子的角度來講,勉強維持婚姻,未必是為了孩子好。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如果父母親不能給孩子作表率,孩子是無法順利成長的。
現在的狀態是父親對生活消極,不思進取,如果母親也沉浸在憂柔寡斷中,那麼,家庭關係勢必變得怪異而扭曲。
孩子在父親那裡尋求不到親情,在母親那裡得不到安撫,他們的心態也會崩潰。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在探討家庭對個人影響中提到:
“因為父母在家庭中的特殊性,他們的行為、思想都在無時無刻的影響著孩子的個體成長。”
父母能以積極的方式應對生活,就能成為家庭的中堅,成為好父親、好母親。父母良好的社交生活,也能讓孩子認識到家庭之外還有更大的社會關係,還有許多值得交往朋友。
孩子的行為也會從家庭生活中逐漸過渡到社會生活中。
如果父母不能做好表率作用,那對孩子其實是作了一個很糟糕的示範。
很多人以為父母親不離婚是為了孩子少受傷害,但要知道,現在的孩子,都很敏感,洞察力強,早就從倆人的一舉不動中發現了端倪。他們會處於一種不安的情緒之中,時時刻刻擔心父母的關係變得越來越差。
父母親那種消極的生活狀態,也會影響他們,之後碰到類似問題,選擇消極迴避態度。
倒不如真誠地告訴孩子,父親做不了表率,但母親能帶著他們走向良好的生活,並用自己的行動,讓孩子們明白,正確的生活態度應該是有擔當、負責任。
從這位女士的角度來講,不幸的婚姻只會將人生搞得越來越糟糕。“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樣,一段不幸福的婚姻,會不斷地積聚負能量。
我們時常可以看到,處於幸福婚姻中的人,精神狀態會比較平和而寧靜,而處在不幸婚姻中的人,每天都是顏眉不展,氣色也很差。
這很好理解,每天都在一個很不開心的狀態下,心理能力再強大的人,也難免會被帶進負能量的泥潭裡。
經濟學上有一個名詞叫“沉沒成本”。它講的是那些已經發生且無法收回的支出,我們擴充套件理解可以泛指已經付出的金錢、時間、精力等。
一方面不想讓自己的付出白白浪費,畢竟時間花上了,孩子也生了三個,到頭來以離婚收場,實在是不甘心啊。
另一方面,試圖想證明自己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
但往往是越堅持,損失越大。不如及時止損,重新再規劃新的生活。
雖然這樣做,是一個很艱難的決定,但畢竟時間是能沖淡一切的。
從丈夫的角度來講,沒試過改變,怎能輕易放棄呢?這對夫妻都生了三個孩子了,那也必定是有感情的,相處的時間也很長了,丈夫的自暴自棄,可能是有原因的。
但如果本來就是這樣的人,只是婚前隱藏得很好,婚後就露出馬腳了,那妻子得好好找找自己的原因了。畢竟如果男方是一個不負責任的下也不太可能生三個孩子。
如果原先不是這樣的狀態,只是某一段時間發生了改變,那就應該好好去找找原因。
可能壓力過大,別的不說,撫養三個孩子,必定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可能工作不順利,失業,失意都有可能將人打趴,採取消極的態度面對問題。
可能生病了,也許是生理疾病,也許是心理疾病。
作為家人,都有必要去好好了解變故後面隱藏的問題,找到了原因,才能正確對待。
建立一個家庭不容易,但家庭不是憑一個人的忍氣吞聲,無底線退讓就能維持的。
家庭的幸福與否,來自於每個成員的努力,缺了腿的桌子是站不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