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027823577162

    (一)東線工程 1994年已完成《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並透過水利部預審。針對東線工程的不利影響,其主要評價結論如下: 1、調水對長江口地區的影響 由於長江徑流量大, 調引水量小,調水對引水口以下長江水位、海水上溯、河道淤積、河口攔門沙的位置和長江航運等影響甚微。經物理和數學模型研究結果表明,當長江下游(大通站)平均流量小於5500立方米每秒時;長江口攔門沙位置將上移3公里。若東線工程抽江規模達1000立方米每秒時,為防止在枯水期加重長江口地區的海水上溯,規劃提出當長江大通站出現小於9000立方米每秒時,採取“避讓’措施,減少抽江流量或暫停調引江水。三峽工程建成後,枯季流量平均增加約2000立方米每秒,可進一步減輕枯水期調水對長江口海水上溯的影響。 2、關於北方灌區土壤次生鹽鹼化的問題 目前,黃淮海平原已經形成比較完善的排水系統,並積累了豐富的防治土壤鹽鹼化的經驗。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調水仍屬補水性質,在一般情況下,不會導致北方灌區土壤次生鹽鹼化。 3、關於血吸蟲病區北移 根據現場對北緯33°15′以北地區自然環境中釘螺的生存和繁殖實驗以及江蘇省江水北調工程的實踐證明,因氣候原因,大規模調水不會將南方的血吸蟲病區擴散到北緯38°以北地區。 (二)中線工程 1995年已完成《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並經原國家環保局審查同意。由於加高丹江口大壩,改變了丹江口水庫及漢江中下游水文情勢,削減了洪峰流量,對中下游的防洪有利,但也給生態環境帶來一些不利影響,主要評價結論如下: 1、移民環境問題 由於丹江口水庫淹沒耕地20萬畝和移民22萬人(1990年調查),數量較大,如全部就地安置移民,將會加大庫區環境壓力,除就地安置一部分移民外,還可採取綜合措施和外遷移民到新增灌區安置等措施予以妥善解決。 2、對漢江中下游水文情勢的影響 調水130—140億立方米佔丹江口壩址斷面徑流量的1/3,佔漢江流域徑流量的22%,可能會引起漢江中下游水文情勢變化,採取綜合補償措施後,可以基本消除不利影響。 3、對中下游航運的影響 調水130—140億立方米,河道水位將下降0.6至1.0米,對航運和沿江的引水有一定影響,採取建設梯級樞紐後可以消除。 4、對下游河道造床運動的影響 調水130—140億立方米(引水規模500立方米每秒),對漢江中下游出現800—1000立方米每秒的天數減少約20天,出現1000—3000立方米每秒的天數減少約100天,對漢江下游河道衝淤和環境容量有一定影響,採取引江濟漢(引水500立方米每秒)補水,可以避免或減輕其不利影響(圖12)。 5、第一期調水對環境影響不大 中線第一期工程的調水規模為80—90億立方米。丹江口大壩加高後,丹江口水庫由年調節改善為不完全多年調節,增加調節庫容116億立方米。透過合理排程丹江口水庫下洩流量,調水對漢江中下游水位的影響不大,對枯水期的水位還有所改善,可保持現有水電站發電效益。 (三)西線工程 大渡河、雅礱江、通天河三條河的徑流量約221億立方米,西線工程初步規劃三條河年平均調水量為120~170億立方米,佔這三條河總徑流量的54~77%,對下游可能會有一定的影響。由於西線工程目前仍處於規劃階段,隨著前期工作的不斷深入,調水的主要生態環境影響因子有待進一步明確,西線工程生態環境影響分析結果及其相應的減免措施將逐步提出。 (四)東、中線工程對長江口的綜合影響 東線、中線的總調水規模為260—320億立方米,佔長江口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的3%左右,對長江口枯水期的生態環境的影響很小。透過適當的避讓和排程措施,如東線工程在枯水期利用調蓄工程向北送水,暫仃抽取江水,加上三峽工程建成後的巨大調蓄作用,可保證長江口枯水期流量不小於現狀。 東線應急(第一期)和中線第一期工程的總調水量為120億立方米左右,僅佔長江口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的1.25%,對生態環境基本無影響。 南水北調工程對生態環境存在有利的影響,也有不利的影響,有利影響是主要的。對受水區的生態環境有顯著改善,對調水區的生態環境雖有一定的影響,其影響可以透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妥善加以解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文言文詞類活用的型別?